《章臺柳》 第七回 斬逆使侯公拒間 初登第員外參謀
作者:
話說侯節度,奉敕實授平盧,操演精勤,不肯少懈。一日閑坐,說:“俺節鎮數年,所喜胡塵不動,日羽停飛,此皆主上之威,及諸將校之力也。”許俊向前說道:“聞得安祿山招軍買馬,積草屯糧。又聞得多進駱駝犬馬,以蠱上心。日前獻媚玉樂器以諂妃子,真個是狐媚方深,豕心難化。肘腋之變,只在旦夕了。”侯節度道:“有如高見。他必有細作往來探聽,俺們須要謹防。”正說話間,報有安祿山中人請見。侯節度道:“我們方才議他,卻好就有人來。著他進見。”只見一人走上說:“中人韓朝敡,叩見。”侯節度道:“你是東平王差來的,可有書么?”中人道:“未曾有書。只怕軍情泄漏,遣小官口代天言。”侯節度道:“怎么叫做天言?大意何如?”中人道:“大意欲興晉陽之師,以清君側之惡。元帥若能互相摛角效力,則天下不足平矣。”侯節度道:“差了,差了。當今天衢清朗,社稷永長,女謁雖行,王綱猶振,何損桓公之霸,敢借晉陽之名。”中人道:“俺大王功高賞薄,以此不安。他有這般勇略,怎肯置身人下。古今霸王之主,也都是及時成功。”侯節度道:“哎,他已封東平王了。”中人道:“我主就要親提霜甲,一掃天狼哩。”侯節度道:“他自作張罷了,怎的污及于我。他既廢人倫,又昧天道,竊恐神人不容。”中人道:“你要問天道么,這是月暈圍參的時候了。”侯節度道:“便是霸王之業,豈就容易成得。”許俊道:“上官,俺元帥忠良報國,豈肯為此。”中人道:“唐家多少功臣宿將,有甚明白處。”侯節度怒道:“唗,我從軍白發三千丈,報國丹心一寸長。決不受人蠱惑。”中人道:“你若不見從,他一定移兵相擊,怕當他不過哩。識時務者為俊杰。侯元帥再請三思。”侯節度大怒道:“唗,這廝好無狀。叫刀獪手,推出轅門,梟首示眾。”眾軍應道:“是。”遂把中人綁去,霎時斬了,獻上首來。許俊道:“元帥,這廝斬訖,賊必先加兵于我了。”侯節度道:“虞侯,俺如今幕下少人,聞得金部員外韓君平,文武兼備,才力俱壯,遣人去長安,把祿山反狀奏聞,就辟他為書記便了。”許俊道:“如此極好。”正是:
家散萬金酬士死,身留一劍答君恩。 漁陽老將多回席,魯國諸生半在門。
且說韓生,得中探花郎,又新授金部員外。柳姬心滿意足,打發韓生五更上朝去了。直睡到日上三桿,方才起身。說:“相公此時,還不見回來?”輕娥聽得馬鳴,說:“相公想就回來了。我預備茶去。”只見韓生,冠帶齊整,眾仆跟隨,回到宅第。說:“當置的,把朝衣解去。”院子應道:“曉得。”韓生道:“我方乘月出朝,到家卻早見日上了。”轉入內時,見了柳姬說:“夫人,你曉妝完了?”柳姬道:“鬢兒好么?”韓生道:“梳得好看。你為何雙眉未畫?”柳姬道:“留待君歸,作京兆故事。”韓生道:“我與你畫來。”畫后,抱著香腮,親了一親。柳姬道:“這是甚樣子,可像個官人們么。”韓生道:“依你說,紗帽底下,到會俗了人了。”輕娥恰好走來,說:“相公,夫人,茶來了。”柳姬道:“我們去園子邊行行。”夫婦起身同去。韓生道:“穿著這洞兒過去。”二人過了洞外。韓生代柳姬整衣罷,說:“天氣乍暄,待脫衣著。”柳姬道:“輕娥,把衣接去,可將酒移到水樓上去。”輕娥道:“曉得。”柳姬道:“妾有一言,愿陳郎君。”韓生道:“試說何妨。”柳姬道:“榮名及親,昔人所尚,豈可眷戀妾身而不歸省。況且器具資用,足以俟君之來也。”韓生道:“夫人,桑梓久違,豈不思念。今得寸進,不久也要給假還鄉了。”柳姬道:“我和你俱喜少年,為歡有日,請勿內顧,決意前行才是。”韓生道:“如此即當卜日起程便了。”
忽見奚奴來報道:“相公,那安祿山意要謀反,使人去說平聲節度侯希夷,侯節度斬了來使,奏聞圣上,要請相公為書記。圣上就著相公,去參他軍事,因便體察安祿山反狀,即日就要動身了。”韓生道:“呀,如何是好。你可去打點行裝,領著隨行軍校,都到青門外伺候。”奚奴道:“曉得。”柳姬道:“方言吉錦,又得星軺,卻不是兩得其便。大丈夫正當立功邊陲,安可系情兒女。妾有玉劍一口,贈君佩之。”韓生道:“我此番雖屬壯行,終多離恨。我無別物贈你,只有這帕上幾點眼淚兒,是痛腸中出的。”柳姬聞言,不覺泣下,說:“輕娥置酒在青門外。”輕娥道:“知道了。”遂一擁同往青門。 到了那邊,輕娥說:“夫人,酒在此。”柳姬道:“古今送別,多唱陽關。我試歌陽關送酒罷。”不覺滴滴淚滾。韓生道:“你方才何等慷慨,到如今也淚下了。聽你歌兒,雖說嬌嬌滴滴,內帶多少切切凄凄。正是:思深應帶別,聲斷似兼秋。歧路風將遠,關山月共愁。古今邊塞,多唱關山,我也歌關山一曲,送你一杯。”歌罷,謂柳姬道:“歸覓菱花,莫不是徐德言與樂昌公主一段公案么。”柳姬道:“相公不須疑慮,自后妾當罷妝,一意相待。”韓生道:“只怕你腰肢漸瘦了。”柳姬道:“我還有幾句話囑咐你。只恐白磧沙寒,綠鬢流霜哩。”韓生道:“我不久就回,少要相憶。”柳姬道:“我還送你一程,到渭河相別。”又復前去。奚奴道:“渭河已到,請相公行了罷。”輕娥道:“日色將晚,夫人別了罷。”只見韓生與柳姬,交拜起來。那些眾軍,捧敕列隊,說:“小的們,隨老爺去河北,在此久等。”韓生道:“叫捧敕官先行,軍校們照隊前進。”
一擁行訖,落下柳姬與輕娥,猶自目送多時。又見一官軍,飛馬回來道:“韓爺差小官,拜上夫人,請就回車。”柳夫人道:“拜上韓爺,邊庭之事,務必留心,不須念我。”那官答道:“曉得。”竟策馬回旋。柳姬同輕娥亦灑淚而歸。正是:
世上萬般傷意事,無非死別與生離。
家散萬金酬士死,身留一劍答君恩。 漁陽老將多回席,魯國諸生半在門。
且說韓生,得中探花郎,又新授金部員外。柳姬心滿意足,打發韓生五更上朝去了。直睡到日上三桿,方才起身。說:“相公此時,還不見回來?”輕娥聽得馬鳴,說:“相公想就回來了。我預備茶去。”只見韓生,冠帶齊整,眾仆跟隨,回到宅第。說:“當置的,把朝衣解去。”院子應道:“曉得。”韓生道:“我方乘月出朝,到家卻早見日上了。”轉入內時,見了柳姬說:“夫人,你曉妝完了?”柳姬道:“鬢兒好么?”韓生道:“梳得好看。你為何雙眉未畫?”柳姬道:“留待君歸,作京兆故事。”韓生道:“我與你畫來。”畫后,抱著香腮,親了一親。柳姬道:“這是甚樣子,可像個官人們么。”韓生道:“依你說,紗帽底下,到會俗了人了。”輕娥恰好走來,說:“相公,夫人,茶來了。”柳姬道:“我們去園子邊行行。”夫婦起身同去。韓生道:“穿著這洞兒過去。”二人過了洞外。韓生代柳姬整衣罷,說:“天氣乍暄,待脫衣著。”柳姬道:“輕娥,把衣接去,可將酒移到水樓上去。”輕娥道:“曉得。”柳姬道:“妾有一言,愿陳郎君。”韓生道:“試說何妨。”柳姬道:“榮名及親,昔人所尚,豈可眷戀妾身而不歸省。況且器具資用,足以俟君之來也。”韓生道:“夫人,桑梓久違,豈不思念。今得寸進,不久也要給假還鄉了。”柳姬道:“我和你俱喜少年,為歡有日,請勿內顧,決意前行才是。”韓生道:“如此即當卜日起程便了。”
忽見奚奴來報道:“相公,那安祿山意要謀反,使人去說平聲節度侯希夷,侯節度斬了來使,奏聞圣上,要請相公為書記。圣上就著相公,去參他軍事,因便體察安祿山反狀,即日就要動身了。”韓生道:“呀,如何是好。你可去打點行裝,領著隨行軍校,都到青門外伺候。”奚奴道:“曉得。”柳姬道:“方言吉錦,又得星軺,卻不是兩得其便。大丈夫正當立功邊陲,安可系情兒女。妾有玉劍一口,贈君佩之。”韓生道:“我此番雖屬壯行,終多離恨。我無別物贈你,只有這帕上幾點眼淚兒,是痛腸中出的。”柳姬聞言,不覺泣下,說:“輕娥置酒在青門外。”輕娥道:“知道了。”遂一擁同往青門。 到了那邊,輕娥說:“夫人,酒在此。”柳姬道:“古今送別,多唱陽關。我試歌陽關送酒罷。”不覺滴滴淚滾。韓生道:“你方才何等慷慨,到如今也淚下了。聽你歌兒,雖說嬌嬌滴滴,內帶多少切切凄凄。正是:思深應帶別,聲斷似兼秋。歧路風將遠,關山月共愁。古今邊塞,多唱關山,我也歌關山一曲,送你一杯。”歌罷,謂柳姬道:“歸覓菱花,莫不是徐德言與樂昌公主一段公案么。”柳姬道:“相公不須疑慮,自后妾當罷妝,一意相待。”韓生道:“只怕你腰肢漸瘦了。”柳姬道:“我還有幾句話囑咐你。只恐白磧沙寒,綠鬢流霜哩。”韓生道:“我不久就回,少要相憶。”柳姬道:“我還送你一程,到渭河相別。”又復前去。奚奴道:“渭河已到,請相公行了罷。”輕娥道:“日色將晚,夫人別了罷。”只見韓生與柳姬,交拜起來。那些眾軍,捧敕列隊,說:“小的們,隨老爺去河北,在此久等。”韓生道:“叫捧敕官先行,軍校們照隊前進。”
一擁行訖,落下柳姬與輕娥,猶自目送多時。又見一官軍,飛馬回來道:“韓爺差小官,拜上夫人,請就回車。”柳夫人道:“拜上韓爺,邊庭之事,務必留心,不須念我。”那官答道:“曉得。”竟策馬回旋。柳姬同輕娥亦灑淚而歸。正是:
世上萬般傷意事,無非死別與生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