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臺柳》 第十二回 奚奴問息逢尼院 光弼功成奏凱歌
作者:
話說輕娥在蓮花庵修行,真是:
霧卷黃羅帔,雪雕白玉冠,
野煙溪洞冷,林月石橋寒。 因想起前事,說:“向為兵亂,與夫人中途相失,來到華山,得遇李王孫,就此庵中做了道姑,不覺又是數載。想我夫人,雖曾削發為尼,不知當時得到法靈寺否?我縱然游方之外,豈無戀主之情,這幾時好生放他不下。聞得昔時神僧杯渡,列仙御風,相見何難。今日我還不能到此境地,等與李王孫說,我還下山去,到長安近處,訪個消息,卻不是好。”把輕娥欲下山訪柳姬消息按下不題。
且說那柳姬,托身法靈寺中,想起韓郎,說道:“他參軍河北,近說轉徙山東,多只為王事賢勞,賊徒猖獗,因此尺書不及,—價無聞。哎,我奇跡在此,就是你有個人來,教他何處尋我。想我兩人,拈成一段風流,也虧殺李王孫周全。但百年無多,不能常常廝守,思想起來,覓什么封侯。的番兵亂,便是楊妃,也死在馬嵬,真是薄命佳人,竟將金鈿虛投碧海了。我如今暗藏機彀,暫向空門,只是我累這頭發了。你看轉輪藏中,有經在此,且翻一翻。”按下柳姬看經不表。
且說奚奴,持著練囊走來,說:“俺相公著我到長安訪柳夫人消息,這長安兵荒之后,真個是第宅皆新主,衣冠異昔時,那里去尋他。聽得一路人說法靈寺那里,有個尼姑,姿色雙絕,原是官宦人家,到像俺夫人的行徑。俺一直投這里來。呀,那彈堂上一個尼姑翻經,果然與夫人一般,且竟去問他。”進了禪堂,說:“柳夫人,韓相公有信在此。”柳姬道:“客官何來?是甚柳夫人呢?”奚奴道:“夫人你怎忘了,小人是奚奴,相公特遣來尋訪夫人。”柳姬仔細一認,說:“呀,果是奚奴。”含著眼淚問道:“相公好么?”奚奴道:“相公平安,小人來城里城外,都已走遍。偶來此處,不意得遇夫人。”柳姬道:“你還想尋章臺舊第么?萬分不能了。”奚奴道:“相公寄來練囊,書就在上面。囊里有白金百兩。”柳姬接來一看,原來是一首詩。念了一遍,說:“哎,這卻說差了。縱使長條似舊,怎猜做陌頭垂柳。他只道我還似當時哩,那知道,腰細漸漸驚秋了。相公一向在何處?敢他也憶著長安么?”奚奴道:“相公參謀淄青,長安不見,每日生愁。今烽火少停,故此遣小人,赍百金,特地相投。”柳姬道:“我出家人,要這金來何用。”奚奴道:“權作齋供,相公回來,另有區處。”柳姬落淚道:“知他兒時回歸?”奚奴道:“且免愁煩,歸期只在清秋了。相公颙望回報,夫人作速寫書。”柳姬道:“我也把鮫綃一幅,寫詩一首答他。”悲吟一回,說:“我這首詩,管著許多心事,新怨舊愁俱在中,寫道:‘楊柳枝,芳菲節,所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使君來時豈堪折’。”奚奴道:“看你這樣文才,何減蘇惠,只是俺相公須不比竇安南。相公近在河陽,夫人不如去那里相會。”柳姬道:“這般時候,我孤身怎么去得。奚奴,你把這鮫綃帶去罷。”奚奴道:“小人去就對相公說,夫人別后,夢斷雙蛾,猶如春后之柳了。”柳姬道:“到他來時,知我可還在么?”奚奴道:“小人曉得,叫我相公早辦歸身就是了。又一件要緊事,似你才貌,就是剪發毀形,猶恐招人耳目。比如那六祖,隱于獵家,一十九年,今后更要深藏些才是。”柳姬道:“你說的極是。只怕你相公要淹留哩。”奚奴道:“相公也只無奈,小人去了。”柳姬道:“你再說與相公,休慮我消瘦,雖現出家,卻不知愁。”奚奴道:“曉得,俺去也。”忽老尼走來,說道:“師弟,你自入寺來,頗能擺落,今回卻為何啼哭?”柳姬道:“韓郎遣信到此,不覺故態復萌,情緣難斷。”老尼道:“這練囊是他寄來的么?”柳姬道:“正是。”老尼道:“你將何物答他?”柳姬道:“他寄我白金百兩,囊上是一首詩。也寄一首詩答他。”老尼道:“將近授衣時候,你何不寄征衣去。”柳姬道:“縱欲縫裳,知他近來肥瘦如何?”老尼道:“相公既有信來,便不忘你,也就歸了。” 正說話間,只見沙府中沙蟲兒到來,說道:“老師父,沙府太奶奶生日,要誦蓮花經。聞你有個新來徒弟非空師父,請你二人到府中去。”只見柳姬扯過老尼,背地說道:“師兄,還是去好不去好?”老尼道:“太奶奶平日好善,他老爺原是吐番大將,歸順我朝,近日立功隴西,十分得寵,怎生違得他。”柳姬道:“如此領教。”老尼轉身道:“大叔,拜上太奶奶,自當奉命。”沙蟲兒道:“俺回復去便了。”轉過法云、慧月兩個徒弟來說:“你們在此做甚?”老尼道:“這囊中是韓員外寄他夫人的白金百兩,你們可收進去。”法云道:“待我來拿一拿。”拿起,卻跌倒在地。說:“不好了,我怎么動彈不得。”慧月說:“你從來強健,今卻怎的。”法云道:“這叫做財多身弱。”慧月說:“待我來拿。”也倒在地,說:“不好了,我待要死,快買杪板。”法云道:“卻怎的這般說?”慧月道:“這叫做財旺升官。呀,這囊上原有字,我們若識得的,就收這銀子。”法云道:“拿來我識。”故意沉吟一時,說:“金子是我的。”慧月道:“你一字不識,怎生要這金子。”法云道:“一字不識的,才有金子哩。”老尼道:“休羅唣,隨我去罷。”按下不表。
且說李太尉,代郭子儀為統兵大元帥,坐整龍驤,雄開虎帳,平定那些鼠竊,如反掌之易,甚是威烈,行見凱歌歡暢了。正是:
卷旗生風喜氣新,早持龍節靜邊塵。
漢家天子圖麟閣,身是當今第一人。
他坐在帳中,說道:“下官李光弼,本營州人也。屢以戰功,晉位司徒,近如太尉。只為國家多難,祿山始平,思明復起。如今史朝義也已弒父稱尊,河洛悉為戰場,幽燕是他營窟。蒙主上命俺總統六師,討平諸鎮。李抱玉那里?”李抱玉應道:“有。”李太尉道:“俺取徑陳留,你可潛薄河陽。聞得侯節度韓參軍部兵,自淄青赴義,但得諸君如此,賊不足平矣。待他來時,再作計議。” 只見侯節度統領軍兵,將近大營。侯節度道:“此間是太尉營前。將校們通報,侯節度等到此。”小軍報進。李太尉道:“疾忙請進。”侯節度同韓參軍進營,參見已畢。侯節度道:“聞得太尉代郭令公,軍麾不動,氣象一新。真在玉帳之中,圖上金城之略。”李太尉道:“節度東方留守,可當節制之師。參軍西第稱賓,足具先謀之伐。”侯節度道:“愿依左律,一效中鼙。”李太尉道:“下官刻期進兵,專候諸君見顧。節度帳下,有虞侯許俊,義勇之士,何不相從。”侯節度道:“下官帶來臨淄十萬戶,即墨五千人,是他為殿,以此來遲。”李太尉道:“下官料此賊,一戰必敗。敗則必奔幽州,已遣仆固瑒等伏兵追擊。前哨官,可傳令許虞侯,徑提一支兵去助他,不須來此。”眾軍傳令已畢,李太尉道:“俺們即此拔營,前到橫水,會回紇朔方兵。倘遇賊來,即便接戰。眾軍一齊排隊前去。”眾應道:“得令。”
且說史朝義營中,亦議迎敵。田承嗣走到帳前稟見。史朝義道:“田將軍,李光弼師次洛陽,又新來個侯希夷,他們部伍,十分嚴整,好生提防。”田承嗣道:“不妨,不妨。輸了他也少不得你個平頂冠。”史朝義道:“卻怎么說?”田承嗣道:“你去了頭,自然平頂了。”史朝義道:“你也少不得封個并肩王。”田承嗣道:“卻怎么說?”史朝義道:“你去了頭,卻就并肩了。”田承嗣道:“都好利市,只管殺向前去。”正遇天朝前哨。
李太尉分付:“上前打話。”眾軍喝道:“俺這里是李太尉、侯節度親自領兵。”那邊軍也應道:“俺這里是大燕史皇帝,親自領兵。”只聽官營中鑾鈴響處,說:“李抱玉當先出馬。”那賊營中彩旗分處,說:“田承嗣當先出馬。”兩人戰了數臺,田承嗣敗陣而走。只見侯節度出營說:“你那反賊,敢曉得侯希夷么。”史朝義出馬說:“待朕決戰侯節度。呀,唐事已去,天命在吾,何用多言。”戰了幾個回合,史朝義敗陣而逃。侯節度道:“俺們作速追去,務誅此賊。”李太尉攔阻道:“且住,窮寇勿追,窮獸勿逐。俺們只提大師,徐躡其后。又一說,怕他詐敗,或有伏兵。須若大敵之臨,莫作中軍之好。按轡徐徐前去,再作道理。”只見許虞侯迎來說:“太尉,許俊參見。”李太尉道:“許虞侯你來了,史朝義今在何處?”許俊道:“史朝義由前敗去,欲還幽州,仆固瑒和小將等追及漁陽,他就醫巫閣祠下縊死。降將李懷仙,傳首京師去了。雍王及仆固瑒元帥們,佇候太尉早臨,調停河北東都事體。”侯節度等說道:“太尉妙算,允服輿情。”李太尉道:“侯節度,你可同韓參軍,遍傳露布,先到長安。下官調停事畢,即與李將軍,改入國之軍容,舉飲□之曠典。”侯節度道:“謹依尊命。”李太尉道:“就此別了。”正是:
雙旌過易水,千騎入幽州。
只見太尉與李抱玉,領著大隊而去了。侯節度向韓參軍道:“河陽之役,予有微功,皆由參軍指訓。”韓員外道:“元帥、虞侯,如此元功,自宜懋賞。”侯節度分付道:“將士們,班師回朝。”眾人應道:“得令。”俱各歡騰而歸。正是:
月蝕西方破敵時,及瓜歸日未應遲。
斬胡血變黃河水,梟首常懸白鵲旗。
霧卷黃羅帔,雪雕白玉冠,
野煙溪洞冷,林月石橋寒。 因想起前事,說:“向為兵亂,與夫人中途相失,來到華山,得遇李王孫,就此庵中做了道姑,不覺又是數載。想我夫人,雖曾削發為尼,不知當時得到法靈寺否?我縱然游方之外,豈無戀主之情,這幾時好生放他不下。聞得昔時神僧杯渡,列仙御風,相見何難。今日我還不能到此境地,等與李王孫說,我還下山去,到長安近處,訪個消息,卻不是好。”把輕娥欲下山訪柳姬消息按下不題。
且說那柳姬,托身法靈寺中,想起韓郎,說道:“他參軍河北,近說轉徙山東,多只為王事賢勞,賊徒猖獗,因此尺書不及,—價無聞。哎,我奇跡在此,就是你有個人來,教他何處尋我。想我兩人,拈成一段風流,也虧殺李王孫周全。但百年無多,不能常常廝守,思想起來,覓什么封侯。的番兵亂,便是楊妃,也死在馬嵬,真是薄命佳人,竟將金鈿虛投碧海了。我如今暗藏機彀,暫向空門,只是我累這頭發了。你看轉輪藏中,有經在此,且翻一翻。”按下柳姬看經不表。
且說奚奴,持著練囊走來,說:“俺相公著我到長安訪柳夫人消息,這長安兵荒之后,真個是第宅皆新主,衣冠異昔時,那里去尋他。聽得一路人說法靈寺那里,有個尼姑,姿色雙絕,原是官宦人家,到像俺夫人的行徑。俺一直投這里來。呀,那彈堂上一個尼姑翻經,果然與夫人一般,且竟去問他。”進了禪堂,說:“柳夫人,韓相公有信在此。”柳姬道:“客官何來?是甚柳夫人呢?”奚奴道:“夫人你怎忘了,小人是奚奴,相公特遣來尋訪夫人。”柳姬仔細一認,說:“呀,果是奚奴。”含著眼淚問道:“相公好么?”奚奴道:“相公平安,小人來城里城外,都已走遍。偶來此處,不意得遇夫人。”柳姬道:“你還想尋章臺舊第么?萬分不能了。”奚奴道:“相公寄來練囊,書就在上面。囊里有白金百兩。”柳姬接來一看,原來是一首詩。念了一遍,說:“哎,這卻說差了。縱使長條似舊,怎猜做陌頭垂柳。他只道我還似當時哩,那知道,腰細漸漸驚秋了。相公一向在何處?敢他也憶著長安么?”奚奴道:“相公參謀淄青,長安不見,每日生愁。今烽火少停,故此遣小人,赍百金,特地相投。”柳姬道:“我出家人,要這金來何用。”奚奴道:“權作齋供,相公回來,另有區處。”柳姬落淚道:“知他兒時回歸?”奚奴道:“且免愁煩,歸期只在清秋了。相公颙望回報,夫人作速寫書。”柳姬道:“我也把鮫綃一幅,寫詩一首答他。”悲吟一回,說:“我這首詩,管著許多心事,新怨舊愁俱在中,寫道:‘楊柳枝,芳菲節,所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使君來時豈堪折’。”奚奴道:“看你這樣文才,何減蘇惠,只是俺相公須不比竇安南。相公近在河陽,夫人不如去那里相會。”柳姬道:“這般時候,我孤身怎么去得。奚奴,你把這鮫綃帶去罷。”奚奴道:“小人去就對相公說,夫人別后,夢斷雙蛾,猶如春后之柳了。”柳姬道:“到他來時,知我可還在么?”奚奴道:“小人曉得,叫我相公早辦歸身就是了。又一件要緊事,似你才貌,就是剪發毀形,猶恐招人耳目。比如那六祖,隱于獵家,一十九年,今后更要深藏些才是。”柳姬道:“你說的極是。只怕你相公要淹留哩。”奚奴道:“相公也只無奈,小人去了。”柳姬道:“你再說與相公,休慮我消瘦,雖現出家,卻不知愁。”奚奴道:“曉得,俺去也。”忽老尼走來,說道:“師弟,你自入寺來,頗能擺落,今回卻為何啼哭?”柳姬道:“韓郎遣信到此,不覺故態復萌,情緣難斷。”老尼道:“這練囊是他寄來的么?”柳姬道:“正是。”老尼道:“你將何物答他?”柳姬道:“他寄我白金百兩,囊上是一首詩。也寄一首詩答他。”老尼道:“將近授衣時候,你何不寄征衣去。”柳姬道:“縱欲縫裳,知他近來肥瘦如何?”老尼道:“相公既有信來,便不忘你,也就歸了。” 正說話間,只見沙府中沙蟲兒到來,說道:“老師父,沙府太奶奶生日,要誦蓮花經。聞你有個新來徒弟非空師父,請你二人到府中去。”只見柳姬扯過老尼,背地說道:“師兄,還是去好不去好?”老尼道:“太奶奶平日好善,他老爺原是吐番大將,歸順我朝,近日立功隴西,十分得寵,怎生違得他。”柳姬道:“如此領教。”老尼轉身道:“大叔,拜上太奶奶,自當奉命。”沙蟲兒道:“俺回復去便了。”轉過法云、慧月兩個徒弟來說:“你們在此做甚?”老尼道:“這囊中是韓員外寄他夫人的白金百兩,你們可收進去。”法云道:“待我來拿一拿。”拿起,卻跌倒在地。說:“不好了,我怎么動彈不得。”慧月說:“你從來強健,今卻怎的。”法云道:“這叫做財多身弱。”慧月說:“待我來拿。”也倒在地,說:“不好了,我待要死,快買杪板。”法云道:“卻怎的這般說?”慧月道:“這叫做財旺升官。呀,這囊上原有字,我們若識得的,就收這銀子。”法云道:“拿來我識。”故意沉吟一時,說:“金子是我的。”慧月道:“你一字不識,怎生要這金子。”法云道:“一字不識的,才有金子哩。”老尼道:“休羅唣,隨我去罷。”按下不表。
且說李太尉,代郭子儀為統兵大元帥,坐整龍驤,雄開虎帳,平定那些鼠竊,如反掌之易,甚是威烈,行見凱歌歡暢了。正是:
卷旗生風喜氣新,早持龍節靜邊塵。
漢家天子圖麟閣,身是當今第一人。
他坐在帳中,說道:“下官李光弼,本營州人也。屢以戰功,晉位司徒,近如太尉。只為國家多難,祿山始平,思明復起。如今史朝義也已弒父稱尊,河洛悉為戰場,幽燕是他營窟。蒙主上命俺總統六師,討平諸鎮。李抱玉那里?”李抱玉應道:“有。”李太尉道:“俺取徑陳留,你可潛薄河陽。聞得侯節度韓參軍部兵,自淄青赴義,但得諸君如此,賊不足平矣。待他來時,再作計議。” 只見侯節度統領軍兵,將近大營。侯節度道:“此間是太尉營前。將校們通報,侯節度等到此。”小軍報進。李太尉道:“疾忙請進。”侯節度同韓參軍進營,參見已畢。侯節度道:“聞得太尉代郭令公,軍麾不動,氣象一新。真在玉帳之中,圖上金城之略。”李太尉道:“節度東方留守,可當節制之師。參軍西第稱賓,足具先謀之伐。”侯節度道:“愿依左律,一效中鼙。”李太尉道:“下官刻期進兵,專候諸君見顧。節度帳下,有虞侯許俊,義勇之士,何不相從。”侯節度道:“下官帶來臨淄十萬戶,即墨五千人,是他為殿,以此來遲。”李太尉道:“下官料此賊,一戰必敗。敗則必奔幽州,已遣仆固瑒等伏兵追擊。前哨官,可傳令許虞侯,徑提一支兵去助他,不須來此。”眾軍傳令已畢,李太尉道:“俺們即此拔營,前到橫水,會回紇朔方兵。倘遇賊來,即便接戰。眾軍一齊排隊前去。”眾應道:“得令。”
且說史朝義營中,亦議迎敵。田承嗣走到帳前稟見。史朝義道:“田將軍,李光弼師次洛陽,又新來個侯希夷,他們部伍,十分嚴整,好生提防。”田承嗣道:“不妨,不妨。輸了他也少不得你個平頂冠。”史朝義道:“卻怎么說?”田承嗣道:“你去了頭,自然平頂了。”史朝義道:“你也少不得封個并肩王。”田承嗣道:“卻怎么說?”史朝義道:“你去了頭,卻就并肩了。”田承嗣道:“都好利市,只管殺向前去。”正遇天朝前哨。
李太尉分付:“上前打話。”眾軍喝道:“俺這里是李太尉、侯節度親自領兵。”那邊軍也應道:“俺這里是大燕史皇帝,親自領兵。”只聽官營中鑾鈴響處,說:“李抱玉當先出馬。”那賊營中彩旗分處,說:“田承嗣當先出馬。”兩人戰了數臺,田承嗣敗陣而走。只見侯節度出營說:“你那反賊,敢曉得侯希夷么。”史朝義出馬說:“待朕決戰侯節度。呀,唐事已去,天命在吾,何用多言。”戰了幾個回合,史朝義敗陣而逃。侯節度道:“俺們作速追去,務誅此賊。”李太尉攔阻道:“且住,窮寇勿追,窮獸勿逐。俺們只提大師,徐躡其后。又一說,怕他詐敗,或有伏兵。須若大敵之臨,莫作中軍之好。按轡徐徐前去,再作道理。”只見許虞侯迎來說:“太尉,許俊參見。”李太尉道:“許虞侯你來了,史朝義今在何處?”許俊道:“史朝義由前敗去,欲還幽州,仆固瑒和小將等追及漁陽,他就醫巫閣祠下縊死。降將李懷仙,傳首京師去了。雍王及仆固瑒元帥們,佇候太尉早臨,調停河北東都事體。”侯節度等說道:“太尉妙算,允服輿情。”李太尉道:“侯節度,你可同韓參軍,遍傳露布,先到長安。下官調停事畢,即與李將軍,改入國之軍容,舉飲□之曠典。”侯節度道:“謹依尊命。”李太尉道:“就此別了。”正是:
雙旌過易水,千騎入幽州。
只見太尉與李抱玉,領著大隊而去了。侯節度向韓參軍道:“河陽之役,予有微功,皆由參軍指訓。”韓員外道:“元帥、虞侯,如此元功,自宜懋賞。”侯節度分付道:“將士們,班師回朝。”眾人應道:“得令。”俱各歡騰而歸。正是:
月蝕西方破敵時,及瓜歸日未應遲。
斬胡血變黃河水,梟首常懸白鵲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