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詠竹的詩句解析
王安石詠竹的詩句解析
《詠竹》是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絕句,竹子是古人創作詩歌的風云參照物,文人騷客鐘愛于竹子,但是王安石在本作品中通過托物言志的方式將自己的寶貴品質通過竹子展示出來,所以在讀詠竹時,發現讀竹如讀人,讀人又有竹影,可謂是達到了另外一個高境界。下面是王安石詠竹的詩句解析,歡迎參考閱讀!
詠竹
王安石
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
曾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
賞析:
人們鐘愛竹子是因為它直而且有節,且出生很清瘦,算老了竹子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堅硬,越來越剛強,深受人們的贊美。
竹子跟蒿草蒺藜等一樣受到雨露的滋潤,但是最后竹子變得如松柏一樣傲然挺立,即使在寒冬依然堅挺。
鑒賞:
《詠竹》這首作品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詩,詩人對于竹子高度頌揚,頌揚其剛正不阿,頌揚其算在寒冬也勇于與嚴寒抗爭,不畏懼風雨亦不畏懼霜寒,從而表達了詩人不折不撓的堅韌精神與宏偉博大的政治抱負。
古往今來,詠竹作品不在少數,竹子也成為了詩壇中的風云物,文人騷客分別對爭相贊嘆其氣節。而王安石的《詠竹》卻一波三折,一個不一樣的詠竹詩映入眼簾。先描寫其先天不足,后來還描寫了后天環境的惡劣,但是竹子沒有被這些因素所壓倒,它勇于反抗,最終成大器。
這首詠竹不像往來作品,與松竹梅三友出現,而是通過這種形式展現一個不一樣的竹。
王安石的教育思想
王安石的教育思想與現在國家的教育方針可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先來看看王安石的教育思想精髓所在。
一王安石特別重視教育的作用,注重后天的'學習與培養,所以他在任官期間,擴辦學校,注重教育與人才的培養。在教育方面,施行改革,反對死記硬背,倡導自主學習,這種教育方式無疑是進步跟革新的。所以這種主張一經提出遭到了保守派的強烈反對,這些保守派是儒學者,從小受到了儒家經典的毒害,對于這種創新性的學習思維跟方式是他們所不能理解的。
二王安石注重人才的培養,王安石的思維模式無疑是先進的,人才才是國家之棟梁,一個國家的興衰與人才有著很大的關聯。社會的進步都需要優秀的人才進行鋪墊,這也是現在國家所面臨與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國家要發展,必須要有大量的創新型人才,而這人才是通過教育培養出來的,足以看出教育的重要性。也是說王安石抓住了國家發展的根本。
三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在封建社會,所有人都是死記硬背四書五經,可謂是紙上談兵,而王安石的教育思想則是讓學生們學文學武,全方面發展,對學習內容上也有實用性的規定,讓學者們將來能學以致用。
從王安石的教育思想看現代,王安石的教育思想是現在的教育方針,可以說王安石在千年前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及需要怎么做,他引導人們改革需要創新思維,需要有務實的態度,需要有執著的精神,這也是王安石的教育思想給我們現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