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如夢令·有寄》閱讀答案及賞析
如夢令
蘇軾
為向東坡傳語,人在玉堂深處。別后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玉堂,翰林院。此詞作于被貶黃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學士時。
1.詞的開頭“為向東坡傳語,人在玉堂深處。”一句在結構和情感的表達上有何作用?請結合全詞簡要賞析。(5分)
2.結合全詩分析表達了作者什么情感?是如何表達的?(6分)
參考答案
1.【答案】此句交代作者所在的地點:玉堂,(1分)向東坡傳語,表達了作者對東坡的懷念之情,(2分)結構上引出下文對東坡境況的設想。(2分)
2.【答案】全詩表達了作者對東坡的懷念之情(1分)和詩人的歸隱之意(1分),借助想象(或虛寫)(2 分)想象了別后東坡的情景和歸隱后的狀況(2分)表達情感。
簡析
這前一首詞作于1088年(元祐二年),作者53歲。此時,作者在汴京為翰林學士。這首詞是寄給黃州友人的。它表現了作者對當年(1080年-1084年)貶官黃州,躬耕于東坡時清靜自適生活的懷念,和遙想東坡,意欲歸去的心情。
蘇軾
為向東坡傳語,人在玉堂深處。別后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玉堂,翰林院。此詞作于被貶黃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學士時。
1.詞的開頭“為向東坡傳語,人在玉堂深處。”一句在結構和情感的表達上有何作用?請結合全詞簡要賞析。(5分)
2.結合全詩分析表達了作者什么情感?是如何表達的?(6分)
參考答案
1.【答案】此句交代作者所在的地點:玉堂,(1分)向東坡傳語,表達了作者對東坡的懷念之情,(2分)結構上引出下文對東坡境況的設想。(2分)
2.【答案】全詩表達了作者對東坡的懷念之情(1分)和詩人的歸隱之意(1分),借助想象(或虛寫)(2 分)想象了別后東坡的情景和歸隱后的狀況(2分)表達情感。
簡析
這前一首詞作于1088年(元祐二年),作者53歲。此時,作者在汴京為翰林學士。這首詞是寄給黃州友人的。它表現了作者對當年(1080年-1084年)貶官黃州,躬耕于東坡時清靜自適生活的懷念,和遙想東坡,意欲歸去的心情。
* 如夢令蘇軾為向東坡傳語,人在玉堂深處。別后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注】玉堂,翰林院。此詞作于被貶黃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學士時。1.詞的開頭“為向東坡傳語,人在玉堂深處。”一句在結構和情感的表達上有何作用?請結合全詞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