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節詩詞
九九重陽節詩詞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下面是瑞文小編收集整理的九九重陽節詩詞,歡迎閱讀參考~
艱難薄俗猶多事,漂泊南冠愧此身。 —— 王遜《西夏重陽》
白池青草古鹽州,倚嘯高城豁望眸。 —— 王瓊《九日登花馬池城》
炮羔備豐膳,集鳳調鳴律。 —— 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陽旦日百寮曲江...》
握手經年別,驚心九日霜。 —— 妙信《九日酬諸子》
可惜重陽,不把黃花與。 —— 吳文英《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
天文見成象,帝念資勤恤。 —— 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陽旦日百寮曲江...》
霜風漸欲作重陽,熠熠溪邊野菊香。 —— 蘇軾《捕蝗至浮云嶺山行疲苶有懷...》
更有三仁忠與孝,高名千古出人頭。 —— 姜塘《摘星樓九日登臨》
綺羅叢里勝登臨。 —— 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薄劣廁英豪,歡娛忘衰疾。 —— 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陽旦日百寮曲江...》
諸君才絕世,獨步許誰強。 —— 妙信《九日酬諸子》
歸雁橫秋,倦客思家。 —— 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思親堂上茱初插,憶妹窗前句乍裁。 —— 秋瑾《九日感賦》
愁不肯、與詩平。 ——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鳳城歌管有新音。 —— 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晚酣留客舞,鳧舄共差池。 —— 杜甫《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
自摘霜蔥宜薦俎。 —— 吳文英《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
砧桿動微寒,暗欺羅袖。 —— 潘希白《大有·九日》
探道得玄珠,齋心居特室。 —— 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陽旦日百寮曲江...》
賡歌圣人作,海內同休明。 —— 李泌《奉和圣制重陽賜會聊示所懷》
紅萸佩、空對酒。 —— 潘希白《大有·九日》
幾日西風,落盡花如雨。 —— 吳文英《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
瑯瑯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橋邊。 —— 張可久《風入松·九日》
萬里秋光客興賒,同人九日惜年華。 —— 沈輅《九日登高臺寺》
絕塞平川開塹壘,排空斥堠揚旗旌。 —— 王瓊《九日登長城關樓》
白頭太守真愚甚,滿插茱萸望辟邪。 —— 宋祁《九日置酒》
功名炊黍尋常夢,怪事書空感激人。 —— 王遜《西夏重陽》
寂寞風蟬至,連翩霜雁來。 —— 陰行先《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沉吟坐西軒,飲食錯昏晝。 —— 杜甫《九日寄岑參》
此懷祗有黃花覽。 —— 戴復古《醉落魄·九日吳勝之運使黃...》
吟懷未許老重陽,霜雪無端入鬢長。 —— 序燈《九日吳山宴集值雨次韻》
秋明白鷺雙飛處。 —— 吳文英《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
遠岫對壺觴,澄瀾映簪紱。 —— 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陽旦日百寮曲江...》
近重陽、滿城風雨。 —— 周密《掃花游·九日懷歸》
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 —— 齊之鸞《九日登清水營城》
極喜御戎全上策,倚欄長嘯晚煙橫。 —— 王瓊《九日登長城關樓》
記長楸走馬,雕弓{扌笮}柳,前事休評。 ——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 —— 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 —— 呂本中《南歌子·驛路侵斜月》
翠微高處,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陽。 —— 吳文英《惜黃花慢·菊》
平皋行雁下,曲渚雙鳧出。 —— 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陽旦日百寮曲江...》
朔方三度重陽節,河曲干旌歲歲忙。 —— 齊之鸞《九日登清水營城》
疏籬下、試覓重陽,醉擘青露菊。 —— 吳文英《一寸金·秋感》
橫笛驚征雁,嬌歌落塞云。 —— 岑參《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作縣幾時同志苦,投荒萬里倍情真。 —— 王遜《西夏重陽》
倒照秦眉天鏡古。 —— 吳文英《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
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 —— 李煜《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牢裹烏紗,一任西風作。 —— 戴復古《醉落魄·九日吳勝之運使黃...》
追往事,去無跡。 —— 劉克莊《賀新郎·九日》
豈如橫汾唱,其事徒驕逸。 —— 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陽旦日百寮曲江...》
偶圣睹昌期,受恩慚弱質。 —— 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陽旦日百寮曲江...》
初見雁,已聞砧。 —— 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時節是重陽,菊花牽恨長。 —— 徐燦《菩薩蠻·秋閨》
鴻鵠歸何處,長天空落霞。 —— 趙時春《原州九日》
香醪欲醉茱萸節,壯志還為出塞歌。 —— 石茂華《九月九日登長城關》
正長安亂葉,萬家砧杵。 —— 周密《掃花游·九日懷歸》
鴻北去,日西匿。 —— 劉克莊《賀新郎·九日》
風雨滿城,何幸兩重陽之近。 —— 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細看茱萸一笑,詩翁健似常年。 —— 張可久《風入松·九日》
統豺虎,御邊幅,號令明,軍威肅。 —— 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欲賦歸來,莫是淵明錯。 —— 戴復古《醉落魄·九日吳勝之運使黃...》
愿樽前長敘弟兄情,如金玉。 —— 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風光政要人酬酢。 —— 戴復古《醉落魄·九日吳勝之運使黃...》
帽墮笑憑纖手取。 —— 吳文英《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
何如今日登黃鶴。 —— 戴復古《醉落魄·九日吳勝之運使黃...》
凈洗綠杯牽露井,聊薦幽香。 —— 吳文英《浪淘沙·九日從吳見山覓酒》
露浥初英,早遺恨、參差九日。 —— 吳文英《滿江紅·劉朔齋賦菊和韻》
巾欹更覺霜侵鬢,語妙何妨石作腸。 —— 陳師道《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
西風潑眼山如畫,有黃花休恨無錢。 —— 張可久《風入松·九日》
朔風萬里入衣多,嘹嚦寒空一雁過。 —— 石茂華《九月九日登長城關》
不負東籬約,攜尊過草堂。 —— 妙信《九日酬諸子》
菊花清瘦杜秋娘。 —— 吳文英《浪淘沙·九日從吳見山覓酒》
秋色雁聲愁幾許,都在斜陽。 —— 吳文英《浪淘沙·九日從吳見山覓酒》
詩成合座皆珠玉,歸去遲遲滿落霞。 —— 沈輅《九日登高臺寺》
一年佳節過西廂。 —— 吳文英《浪淘沙·九日從吳見山覓酒》
問秋香濃未,待攜客、出西城。 ——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只座上、已無老兵。 ——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 陰行先《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九日黃花才過了,一尊聊慰秋容老。 —— 趙可《鳳棲梧·霜樹重重青嶂小》
武公不但歌淇澳,賢女猶能唁衛侯。 —— 姜塘《摘星樓九日登臨》
大明韜日月,曠野號禽獸。 —— 杜甫《九日寄岑參》
簾櫳昨夜聽風雨,都不似、登臨時候。 —— 潘希白《大有·九日》
霜威逐亞相,殺氣傍中軍。 —— 岑參《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算明朝、未了重陽,紫萸應耐看。 —— 吳文英《霜花腴·重陽前一日泛石湖》
重陽佳節意休休,與客攜壺共上樓。 —— 姜塘《摘星樓九日登臨》
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 —— 秦觀《滿庭芳·碧水驚秋》
重陽初啟節,無射正飛灰。 —— 陰行先《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天宇清霜凈,公堂宿霧披。 —— 杜甫《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
金風飄菊蕊,玉露泫萸枝。 —— 韋安石《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
須教月戶纖纖玉,細捧霞觴滟滟金。 —— 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 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中心愿,平虜保民安國。 —— 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紫萸一枝傳賜,夢誰到、漢家陵。 ——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腸斷裂,搔首一長嗟。 —— 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平原草枯矣,重陽后、黃葉樹騷騷。 —— 納蘭性德《風流子·秋郊即事》
岑生多新詩,性亦嗜醇酎。 —— 杜甫《九日寄岑參》
近重陽、偏多風雨,絕憐此日暄明。 ——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今日潘懷縣,同時陸浚儀。 —— 杜甫《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
采采黃金花,何由滿衣袖。 —— 杜甫《九日寄岑參》
重陽過后,西風漸緊,庭樹葉紛紛。 —— 晏殊《少年游·重陽過后》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 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 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 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 —— 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 —— 鄭谷《菊》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 岑參《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 李白《九日龍山飲》
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 —— 江總《于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 王勃《蜀中九日 》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 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 崔曙《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容》
少年自負凌云筆。 —— 劉克莊《賀新郎·九日》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三晉云山皆北向,二陵風雨自東來。 —— 崔曙《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