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的詩句鑒賞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的詩句鑒賞
【詩句】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
【出處】唐·駱賓王《在獄詠蟬并序》。
【意思】 敢情是重露沾濡蟬身使它無法輕飛前進,加上刮風不已使它的聲音壓根兒淹沒無聞! 當今世上根本無人信奉 “清高廉潔” 品行,那么又盼誰替我雪冤表衷情?
【全詩】
《在獄詠蟬并序》
[唐].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
【全詩鑒賞】
這首詩是詩人在高宗儀鳳三年 (678) 以上書諷諫觸怒武后,被誣以貪贓罪下獄時作。詩中托物寄情,是比是興,抒寫了詩人在特定環境中品格的高尚和蒙冤受屈的`憤慨。
首聯即點出秋蟬高唱,不絕于耳,叫人不得安寧。用起興的手法,以蟬聲引出客思。詩人在獄中深深地懷想自己的家園。句法上又運用對偶,并且對得很工。“深”字有的版本作“侵”。“南冠”用典,詩人以鐘儀自喻。《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觀于軍府,見鐘儀。問之曰: ‘南冠而系者誰也?’ 有司答曰:‘鄭人所獻楚囚也。’”
頷聯既說蟬又說自己,把物我聯系在一起,表達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凄惻感情。詩人不敢再看兩鬢烏玄的秋蟬,它能一展歌喉,盡情高唱; 而詩人也正當年,大好青春,卻經歷著政治上的種種折磨,一事無成,還被囚禁,能用什么迎接人生的晚年?“白頭吟”,又是樂府曲名。傳說西漢時卓文君在司馬相如對她的愛情不忠后寫《白頭吟》 以自傷。詩人巧妙地借用這一典故,表達執政者辜負了他對國家的一片忠愛之心。
頸聯是詩的中心,既詠蟬,也自喻。露水重,蟬翼濕,難以向前飛進。比喻自己處境艱難,政治上的不得志,冤不能伸。風聲大,蟬聲便顯得低沉。比喻自己在眾口一詞的情況下,有口也難辯,言論上受壓制。
尾聯寫詩人不顧及一切地將滿腔忠憤一瀉而出,詩人高潔的品質不為世人所了解,反而被誣下獄。詩人繼續以蟬自喻,高居樹上的秋蟬,餐風飲露,有誰相信它不食人間煙火?只有蟬和詩人才能互相理解,蟬為詩人高歌,詩人為蟬而寫作。
這首詩因蟬而觸發感想,又用蟬自喻,由蟬到詩人,由詩人到蟬,自然真 切,很好地實現了物我一體的境界。用典自然,語言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