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形象鑒賞專題練習及解答
詩歌鑒賞--鑒賞形象
詩歌鑒賞
——鑒賞人物形象
考點闡釋:
古詩詞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兩種: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這類詩歌多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中的人物形象。
二是詩人作品中刻畫的人物形象,這類詩歌多用第三人稱的寫法。如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詠懷古跡(群山萬壑赴荊門)》。
學習目標:
1、找到分析人物形象的思路、 方法。
2、能準確地概括人物形象。
例題引路: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試簡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5分)
《江雪》
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壓抑,于是,他就借描寫山水景物,借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苦惱。因此,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于孤獨,過于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這顯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個的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是分不開的。
描寫了一個不怕天寒雪大,專心釣魚的漁翁形象。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境里,那漁翁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這實際上正是詩人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
方法總結:
人物形象題型答題思路
1、分析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把握人物特征。
2、分析人物所處環境,包括時間、地點、周圍景物等。
3、分析詩中出現的具體景物的含義,理解這些物象所承載的思想感情。
4、知人論世,了解相關背景資料。
人物形象題的答題模式
1、什么形象(概括形象) 2、形象的特征(結合詩句分析)
3、形象的意義(形象所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實戰演練
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回答問題。
尋陸鴻漸不遇 皎然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注:帶郭,意即靠近外城。)
詩中的陸鴻漸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
陸鴻漸是一個寄情山水、不以塵事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過對陸鴻漸幽僻、高雅的隱居之地的景物描寫,表現了他的高潔不俗。最后兩句通過西鄰對陸鴻漸行蹤的敘述,側面烘托了陸鴻漸的瀟灑疏放。作者通過陸鴻漸這一形象的塑造表現了他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分析:
(1)陸鴻漸的居所環境是怎樣的?有何特點?
帶郭
野徑入桑麻
種菊
(2)請結合詩句,說說“西家”鄰人交代了友人陸鴻漸什么行蹤。
山中去
歸來每日斜
(3)概括詩中塑造的陸鴻漸的人物形象。
幽僻、高雅的居所環境
每日都到山中去
(4)作者塑造這一人物形象有何用意?
陸羽和皎然是好友。這首詩當是陸羽遷居后,皎然過訪不遇所作。描寫了隱士閑適清靜的生活情趣。詩人選取種養桑麻菊花、邀游山林等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刻畫了一位生活悠閑的隱士形象。全詩有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情趣,語言樸實,吐屬自然,不加雕飾,流暢瀟灑,層次分明,音調和諧。
作者通過陸鴻漸這一形象的塑造表現了對隱逸生活的向往。
例題引路
(2013年重慶卷)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鷓鴣天酬孝峙① [清] 錢繼章
發短髯長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尋常事,仿佛終南石里藤。
閑倚杖,戲臨罾②。折腰久矣謝無能。熏風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詞字字冰。
[作者簡介]錢繼章,字爾斐,號菊農,浙江嘉善人。明崇禎九年(1636)舉人,明朝曾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農詞》。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學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漁網③熏風:東南風。
問題:上片刻畫了詞人怎樣的自我形象?運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容貌病態怪異,性格堅忍不拔。用描寫刻畫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問題:找出描寫外貌的詩句?
發短髯長眉有棱,
病容突兀怪于僧。
問題:賞析“霜侵雨打尋常事,仿佛終南石里藤。”?
霜侵雨打尋常事
仿佛終南石里藤
明末清初之際,在江山易代、風云激蕩的嚴酷現實中,有些高尚正直的知識分子,維護民族尊嚴,以凜然正氣面對滿清貴族的血腥屠刀,這首詞,就是詞人以簡潔勁拔的白描手法,通過對自己形象的寫照為中國詞史留下的一幅愛國詞人的肖像畫。
這位愛國詞人,頭發很短,胡須很長,眉毛高聳,儼然正怒目睜睜地睥睨環宇;一副面帶“病”容又顴骨凸起的奇特形狀,比那光頭垂眉、閉目參禪的和尚還怪模怪樣。而他的心態卻仿佛終南山石罅里一根蔓延的青藤,一任嚴霜侵襲、暴雨擊打,自己卻等閑視之。也就是這個愛國詞人,時或輕拄手杖閑適地慢步遠瞻;時或戲把魚網以臨水捕魚而消遣光陰……請他出任官職嗎? 回答是:“干不了!”陣陣炎熱的東南風呵,未能驅除池亭的溽暑;而他新作的詞曲竟字字如冰,一派冷氣。
方法總結:
刻畫人物形象方法題型答題思路
①閱讀詩歌,找出詩人描繪形象的相關詩句,仔細準確理解形象的基本含義。
②結合詩句分析運用的表現技巧及其所表現的具體內容。
③指出這種手法的運用表現了詩人(人物)怎樣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④緊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古詩刻畫人物形象,展示性格特征的方法,主要有:(1)細節刻畫法。(2)烘托渲染法。(3)對比襯托法。(4)抒情寄托法。
實戰演練
2012年江蘇卷)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夢江南 溫庭筠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云斜。
詞中三、四兩句刻畫了一位什么樣的主人公形象?請簡要分析。(4分)
主人公滿腹哀怨,對月懷遠,月卻不解;臨水看花,花自飄零,無人憐惜。刻畫了一位孤獨寂寞又自哀自憐的主人公形象。
課堂小結
鑒賞人物形象的答題步驟
1、概括形象特點:(特征+身份)
(神態、行動、心理、處境、情感、喜好)+身份
[本詩塑了一個 的( )形象]。(最關鍵)
2、具體分析表現:結合詩句有關描寫手法,具體解說上一步的識別依據。(手法+表現)
常用描寫手法:細節刻畫、烘托渲染、對比反襯、比興牽引,借古、借物抒情寄托。 以總體特征為“中心論點”,結合具體詩句分析其特征。
3、指出形象意義:深層含義、特別寄托,
概括作者在該形象上寄寓的情感、理想、追求、品質。
檢測反饋
(2013年遼寧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竹軒詩興 張镃
柴門風卷卻吹開,狹徑初成竹旋栽。梢影細從茶碗入,葉聲輕逐篆[注]煙來。
暑天倦臥星穿透,冬晝閑吟雪壓摧。預想此時應更好,莫移墻下一株梅。
[注]篆:盤香。因盤香曲繞如篆文,故稱。
問題: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人的形象。
塑造了閑適、灑脫、高雅的詩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關鍵詞扣1分)通過對“竹軒”“柴門”“狹徑”等簡樸清幽的生活環境的描寫,表現了詩人日常生活的閑適自得;“倦臥”“閑吟”等反映了詩人灑脫的生活態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現出詩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條3分,1條2分。)
檢測反饋
(2012年安徽卷)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最愛東山晴后雪① [宋]楊萬里
只知逐勝忽忘寒,小立春風夕照間。 只愛東山晴后雪,軟紅光里涌銀山。
[注]①本詩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span>最愛東山晴后雪>二絕句》中的一 首。
問題:請簡要分析這首詩中詩人的形象。(4分)
答案示例:詩人只顧尋勝景而不覺春寒,駐足春風夕陽中凝望東山,對東山雪景充滿喜愛之情。從這些動作與心理的描寫中,可以看到一個心境悠閑、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詩人形象。
詩歌鑒賞之形象
——事物形象導學案
一、學習目標:
1、積累事物形象的基礎知識。
2.了解鑒賞景物形象的常見題型并掌握其答題方法。
二、考綱解讀、知識鏈接
1、考點分析
物象,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為具體描寫對象,在形象描寫中賦予事物以人格化。從全詩來說,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寫來曲折地表現詩人的品格節操或思想感情,或托物言志。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寫對象。詩人通過這種象征性的物象描寫來曲折地表現他的品格節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為了言志、言情、言心聲。
2、事物形象分類
(1)具有象征意義的形象:詠物詩運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過對某一具體事物的描繪來表達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義的形象:古詩詞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義,比如:柳,諧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別之俗,所以有惜別懷遠之意。
3、認知理解形象
例一:具有象征意義的形象
畫菊 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注]鄭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
★本詩中作者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參考答案】作者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菊花自況,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 表達了自己不屈從于元朝統治者,對宋朝耿耿忠心、錚錚鐵骨,“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高風亮節。
例二: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鷓鴣天 晏幾道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古人認為杜鵑的啼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極易勾起游子的思鄉之情。這首詞的主題是寫游子思鄉,最適宜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入手,形象生動,委婉含蓄。最后兩句是說: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也不知道回家的日期。表達了作者無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跡天涯,有家難歸的感慨。
三、質疑探究 成果展示
活動一:真題導航,明確考點(完成下列高考題,明確考點)
例1:(2013年江西卷)14.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
水調歌頭
壬子被召,端仁相餞席上作①
辛棄疾
長恨復長恨,裁作短歌行。何人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余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②。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
一杯酒,問何似,身后名?人間萬事,毫發常重泰山輕。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
【注】①紹熙三年(壬子),辛棄疾奉召赴臨安,在陳端仁的餞行席上賦此詞。②“余既”三句出自《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又樹蕙之百畝”“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蘭”“蕙”“菊”三種意象的共同內涵。(2分)
答:蘭、蕙、菊都是花草,在詞中都用來象征詞人高尚、純潔的品格和節操。
例2、(2011年重慶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渡 江 [明]張弼
揚子江頭幾問津,風波如舊客愁新。西飛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勝鄉國夢,敞裘猶帶帝京塵④。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對沙鷗一愴神。
指出“吟對沙鷗一愴神”中“沙鷗”意象的作用。(2分)
【作者簡介】張弼(生卒不詳),字舜元,莆田仙游人。曾授福州司戶參軍,充泉州教授,未赴任而卒。著有《葆光易解》十卷,已佚。
【解析】沙鷗,是詩人們常常用來抒發內心因漂泊無依而傷感的意象。
【參考答案】以到處飛翔的沙鷗襯托作者的孤單漂泊。
【高考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意象,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易錯提醒】第二問使用的意象的作用分析不出,主要是平常對意象及作用的理解主要局限在大概了解上,沒有做到具體分析。
【備考提示】讀詩要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分析詩題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說詩句,結合小注,理解詩的大意。對比,是把具有明顯差異、矛盾和對立的雙方安排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的表現手法。寫作中的對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現象和過程中矛盾的雙方,安置在一定條件下,使之集中在一個完整的藝術統一體中,形成相輔相成的比照和呼應關系。運用這種手法,有利于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征,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所謂反襯,就是主要事物(本體)與陪襯事物(襯體)有相反的特點或不同的情況,用襯體從反面襯托本體,利用與主要形象相反、相異的次要形象,從反面襯托主要形象。
【詩歌翻譯】:在這揚子江頭我已經是幾度經過渡口了,江中的風波還像以前一樣作為客人的我卻又添了新愁。在船上,看到向西飛去的白日比我還要忙碌,向南走去的青山冷冷得譏笑我這個失意的人。獨自睡去,卻又為思念家鄉的夢驚醒,破舊的衣服上還沾有京師的塵土。朋友都像星星一樣零星的散落在各地,面對著江上飛來飛去的沙鷗吟詩,聯想到自己孤單漂泊的情形,心中立刻產生了愴然之情。
例3、(2011年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詠山泉
儲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
轉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恬澹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這首詩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詩人借詠山泉表現了怎樣的情懷?
【參考答案】
(1)這首詩在表現山泉得天地之聲色,具滿澗平池之能的同時,又表現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2)詩人借詠山泉表現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懷。
【解析】
這是一首山水詩。作者儲光羲以寫田園山水詩著稱,其詩多描繪農家生活、田園風光,抒寫個人情懷、朋友情誼,筆調質樸、自然、生動。《詠山泉》可謂詩人吟詠山水的著名詩作。
作為一首較為工整的五律,此詩的內容組合與行文結構頗具特色。首聯敘事點題,緊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靜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動,給這僻遠之所平添一活氣;面對此番景象,詩人真想問山泉有無一個讓人記得住的名字,可是無從知曉。其既驚喜又遺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間。頷聯承接上文,從正面立意,描繪山泉的出俗形象。詩人從廣闊的立體空間著筆,生動地摹繪出山泉的澄澈與靈動:它流淌在平地之時,恰似一面新亮的鏡子將蔚藍的天宇盡映水底;它飛瀉于山下之際,又如瀟瀟春雨般潑灑半空,煞是壯觀。此聯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對仗謹嚴,通過大膽的想象,細膩的刻畫,把飄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繪得生動可感。頸聯從反面角度立意,轉寫山泉遭遇冷落的境況:盡管山泉清凈而鮮活,可是當它流入深澗,水滿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時候,山泉原先的那種清澄和,那種靈氣,被這窒息的環境遮蓋了,仿佛有誰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飛空”。這些描寫,意在為后文蓄勢。尾聯關合全詩,由敘而議,點明詩旨:山泉的“恬淡”無人關注,可它仍然年復一年,自潔自清,保持著一塵不染的秉性。
由此看來,《詠山泉》是一首別致的山水詩,其獨特的藝術技巧可與王維的《山居秋暝》相媲美:全詩形象生動,畫面清新鮮麗,詩人既潑墨渲染,又精雕細刻,把清泠豐溢的山間清泉逼真地展示于讀者面前。《詠山泉》又是一首有所寄托的詠物詩——作品采用擬人手法,寓情于景,寫山泉的“不知名”,說山泉的“無人問”;寫山泉的“恬淡”,說山泉的“長自清”這一切,都在暗示人們:山泉即詩人自己,山泉的特點即詩人要追求的個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飄逸出俗的高潔境界了了可觀,耐人回味。總之,詠山泉與明心志的高度和諧統一,使此詩“格高調逸,趣遠情深,削盡常言”(殷璠《河岳英靈集》)。
高考題考察角度有哪些?
1、某聯描寫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
2、某物象有什么特征?
3、某物象象征什么?
4、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或何種情懷)?
5、簡析某句中的物象。
活動二 探究解題思路和方法
完成下列題目,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一)典型例題
例一: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風起,散作乾坤萬里春。
(1)在這首詩中,詩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詩人借此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1)詩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報春的特征。
(2)主要運用了襯托(用冰雪襯托梅之堅毅)、對比(用桃李對比以顯示梅之高潔守志)的手法;詩人借此表達了堅持理想操守,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二)總結解題思路和方法
1、分析物象的自然特征(借鑒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2、分析物象的社會屬性(從物人一體角度抓物與志的相似點、契合點,分析物象內在的品格、精神)
3、詩人的理想情操(作者借此抒發的感情、表現的寓意等)。
活動三 如何規范答題
(一)典型例題
例一:
早梅 張 渭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
★詩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參考答案】
步驟1:本詩展現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風而發的形象。
步驟2:“寒”字點明早梅生存條件的惡劣;“迥”字表現出早梅的孤單;“白玉條”之喻、疑梅為雪之錯覺,鮮明地表現出早梅冰清玉潔之質。
步驟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個孤寂傲世、堅韌剛強、超凡脫俗的自我形象。
(二)探究答題步驟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結合詩句具體分析形象(結合表現手法);
3、點出形象的意義(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四、檢測反饋
1、(10年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問題。
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
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適逢商風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侖西,何時復回翔。但恨處非位,愴悢②使心傷。
[注]①商風:秋風。 ②愴悢(liàng):悲傷。
(1)詩中“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四句體現了“鳳凰”怎樣的品性?
(2)這首詩整體上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1)品行高潔,志向遠大,才能出眾。
(2)托物言志(或比興、象征)。以鳳凰自喻,抒發了詩人孤獨無奈的苦悶心情和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傷。
2、(2008年廣東卷)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木芙蓉 呂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著意紅。猶勝無言舊桃李,一生開落任東風。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更憑青女①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注]①青女:傳說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這兩首詩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屬性?都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參考答案】描述了木芙蓉耐寒的自然屬性。運用了擬人手法。
(2)兩首詩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參考答案】①《木芙蓉》:一種傲然獨立、挑戰困難而不受他人擺布的充滿自信的形象(人格形象)
②《窗前木芙蓉》:一種歷經辛苦孤獨后能坦然面對生活的堅忍、淡定、安閑的形象(人格形象)。
3 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詩中的杏花是怎樣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參考答案】
詩中杏花是妖嬈美麗,高潔堅貞的形象(步驟一)。詩人賦予杏花以象征意義,并以“作雪”和“成塵”為喻,形成對比,用“縱被”和“絕勝”來強調(步驟二),深沉而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寧愿為理想而獻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壯感情(步驟三) 。
五 點評提升:
小結本堂課,可談談本堂課的收獲或者自己的感受,或者分享自己鑒賞詩歌事物形象的方法、技巧、心得體會等。
規律總結
1、事物形象題型答題思路
(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態、色澤、特征)和環境特點,
(2)挖掘物象的內在品格,抓物與志的“契合點”
(3)塑造此形象的意義(體現作者的某種操或情感,表達作者的某種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2、刻畫事物形象方法題型答題思路
古詩刻畫事物形象,展示特征的方法,主要有:(1)從整體構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2)從具體描寫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寫之外,還常用側面烘托的手法。
解答這類題目,可按照如下思路進行:
①閱讀詩歌,找出詩人描繪形象的相關詩句,仔細準確理解形象的基本含義。
②結合詩句分析運用的表現技巧及其所表現的具體內容。
③指出這種手法的運用表現了詩人(人物)怎樣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④緊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3、事物形象的比較題型答題思路
比較事物形象的題目,一般從事物特征、刻畫事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達的情感等方面入手設計題目。答題時,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①細致解讀題目所選詩歌,分析每首詩各自刻畫的人物形象的特點,運用了哪些表現方法,表達了什么思想情感。
②求同析異,分析人物形象特點、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異同。
③整理思路,組織答案。
4、常見思想感情(詠物詩)
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見思想或情感:對所詠之物的喜愛;寄情自然,閑適自得;潔身自好,堅貞自守;渴望施展抱負,建功立業;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等,有時也用來表達某種理趣。
【答題步驟】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結合詩句具體分析形象(結合表現手法);
3、點出形象的意義(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附:常見意象的思想感情、文化意義。
1、樹木類:
樹的曲直:事業、人生的坎坷、順利。
黃葉:凋零、成熟、美人遲暮、新陳代謝。
綠葉: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挺拔、傲岸、堅強、生命力。
竹:氣節、積極向上。
梧桐:凄苦、悲傷。
柳:送別、留戀、傷感、春天的美好。
2、花草類:
花開:希望、青春、人生燦爛。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業的挫折,
惜春,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
菊:隱逸、高潔、脫俗、堅貞。
梅:傲雪、堅強、不屈不撓、勇敢面對逆境。
蘭:高潔。牡丹:富貴、美好。
草:荒涼、偏僻、離根,生命力強、生生不息、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離之悲(國家的昔盛今衰)。
3、動物類:
子規:悲慘、凄惻。 猿猴:哀傷、凄厲。
鴻鵠:理想、追求。 魚:自由、愜意。
雁:孤獨、思鄉、思親、音信、消息。
鷹:剛勁、自由、人生的搏擊、事業的成功。
狗、雞:生活氣息、田園生活。
馬:奔騰、追求、漂泊。
烏鴉:小人、俗客、庸夫。
沙鷗:飄零、傷感。
4、風霜雨雪水云類:
海:遼闊、力量、深邃、氣勢。
江水:時光的流逝、歲月的短暫、綿長的愁苦、歷史的發展趨勢。
煙霧:情感的朦朧、慘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滅。
小雨:春景、希望、生機、活力、潛移默化。
暴雨:殘酷、熱情、政治斗爭、掃蕩惡勢力的力量、蕩滌污穢的力量。
春風:曠達、歡愉、希望。
東風:春天、美好。
西風:落寞、惆悵、衰敗、游子思歸。
霜:人生易老,社會環境惡劣,惡勢力猖狂,人生路途坎坷、挫折。
雪:純潔、美好、環境惡劣、惡勢力猖狂。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游子、漂泊。
月亮:人生夢圓、缺憾,思鄉,思親。
朝陽:希望、朝氣、活力。
夕陽: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暫的事物或人生。
詩歌鑒賞
——鑒賞人物形象
考點闡釋:
古詩詞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兩種: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這類詩歌多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中的人物形象。
二是詩人作品中刻畫的人物形象,這類詩歌多用第三人稱的寫法。如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詠懷古跡(群山萬壑赴荊門)》。
學習目標:
1、找到分析人物形象的思路、 方法。
2、能準確地概括人物形象。
例題引路: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試簡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5分)
《江雪》
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壓抑,于是,他就借描寫山水景物,借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苦惱。因此,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于孤獨,過于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這顯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個的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是分不開的。
描寫了一個不怕天寒雪大,專心釣魚的漁翁形象。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境里,那漁翁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這實際上正是詩人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
方法總結:
人物形象題型答題思路
1、分析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把握人物特征。
2、分析人物所處環境,包括時間、地點、周圍景物等。
3、分析詩中出現的具體景物的含義,理解這些物象所承載的思想感情。
4、知人論世,了解相關背景資料。
人物形象題的答題模式
1、什么形象(概括形象)
3、形象的意義(形象所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實戰演練
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回答問題。
尋陸鴻漸不遇 皎然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注:帶郭,意即靠近外城。)
詩中的陸鴻漸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
陸鴻漸是一個寄情山水、不以塵事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過對陸鴻漸幽僻、高雅的隱居之地的景物描寫,表現了他的高潔不俗。最后兩句通過西鄰對陸鴻漸行蹤的敘述,側面烘托了陸鴻漸的瀟灑疏放。作者通過陸鴻漸這一形象的塑造表現了他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分析:
(1)陸鴻漸的居所環境是怎樣的?有何特點?
帶郭
野徑入桑麻
種菊
(2)請結合詩句,說說“西家”鄰人交代了友人陸鴻漸什么行蹤。
山中去
歸來每日斜
(3)概括詩中塑造的陸鴻漸的人物形象。
幽僻、高雅的居所環境
每日都到山中去
(4)作者塑造這一人物形象有何用意?
陸羽和皎然是好友。這首詩當是陸羽遷居后,皎然過訪不遇所作。描寫了隱士閑適清靜的生活情趣。詩人選取種養桑麻菊花、邀游山林等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刻畫了一位生活悠閑的隱士形象。全詩有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情趣,語言樸實,吐屬自然,不加雕飾,流暢瀟灑,層次分明,音調和諧。
作者通過陸鴻漸這一形象的塑造表現了對隱逸生活的向往。
例題引路
(2013年重慶卷)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鷓鴣天酬孝峙①
發短髯長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尋常事,仿佛終南石里藤。
閑倚杖,戲臨罾②。折腰久矣謝無能。熏風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詞字字冰。
[作者簡介]錢繼章,字爾斐,號菊農,浙江嘉善人。明崇禎九年(1636)舉人,明朝曾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農詞》。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學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漁網③熏風:東南風。
問題:上片刻畫了詞人怎樣的自我形象?運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容貌病態怪異,性格堅忍不拔。用描寫刻畫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問題:找出描寫外貌的詩句?
發短髯長眉有棱,
病容突兀怪于僧。
問題:賞析“霜侵雨打尋常事,仿佛終南石里藤。”?
霜侵雨打尋常事
仿佛終南石里藤
明末清初之際,在江山易代、風云激蕩的嚴酷現實中,有些高尚正直的知識分子,維護民族尊嚴,以凜然正氣面對滿清貴族的血腥屠刀,這首詞,就是詞人以簡潔勁拔的白描手法,通過對自己形象的寫照為中國詞史留下的一幅愛國詞人的肖像畫。
這位愛國詞人,頭發很短,胡須很長,眉毛高聳,儼然正怒目睜睜地睥睨環宇;一副面帶“病”容又顴骨凸起的奇特形狀,比那光頭垂眉、閉目參禪的和尚還怪模怪樣。而他的心態卻仿佛終南山石罅里一根蔓延的青藤,一任嚴霜侵襲、暴雨擊打,自己卻等閑視之。也就是這個愛國詞人,時或輕拄手杖閑適地慢步遠瞻;時或戲把魚網以臨水捕魚而消遣光陰……請他出任官職嗎? 回答是:“干不了!”陣陣炎熱的東南風呵,未能驅除池亭的溽暑;而他新作的詞曲竟字字如冰,一派冷氣。
方法總結:
刻畫人物形象方法題型答題思路
①閱讀詩歌,找出詩人描繪形象的相關詩句,仔細準確理解形象的基本含義。
②結合詩句分析運用的表現技巧及其所表現的具體內容。
③指出這種手法的運用表現了詩人(人物)怎樣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④緊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古詩刻畫人物形象,展示性格特征的方法,主要有:(1)細節刻畫法。(2)烘托渲染法。(3)對比襯托法。(4)抒情寄托法。
實戰演練
2012年江蘇卷)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夢江南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云斜。
詞中三、四兩句刻畫了一位什么樣的主人公形象?請簡要分析。(4分)
主人公滿腹哀怨,對月懷遠,月卻不解;臨水看花,花自飄零,無人憐惜。刻畫了一位孤獨寂寞又自哀自憐的主人公形象。
課堂小結
鑒賞人物形象的答題步驟
1、概括形象特點:(特征+身份)
(神態、行動、心理、處境、情感、喜好)+身份
[本詩塑了一個
2、具體分析表現:結合詩句有關描寫手法,具體解說上一步的識別依據。(手法+表現)
常用描寫手法:細節刻畫、烘托渲染、對比反襯、比興牽引,借古、借物抒情寄托。 以總體特征為“中心論點”,結合具體詩句分析其特征。
3、指出形象意義:深層含義、特別寄托,
概括作者在該形象上寄寓的情感、理想、追求、品質。
檢測反饋
(2013年遼寧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竹軒詩興
柴門風卷卻吹開,狹徑初成竹旋栽。梢影細從茶碗入,葉聲輕逐篆[注]煙來。
暑天倦臥星穿透,冬晝閑吟雪壓摧。預想此時應更好,莫移墻下一株梅。
[注]篆:盤香。因盤香曲繞如篆文,故稱。
問題: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人的形象。
塑造了閑適、灑脫、高雅的詩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關鍵詞扣1分)通過對“竹軒”“柴門”“狹徑”等簡樸清幽的生活環境的描寫,表現了詩人日常生活的閑適自得;“倦臥”“閑吟”等反映了詩人灑脫的生活態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現出詩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條3分,1條2分。)
檢測反饋
(2012年安徽卷)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最愛東山晴后雪①
只知逐勝忽忘寒,小立春風夕照間。 只愛東山晴后雪,軟紅光里涌銀山。
[注]①本詩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span>最愛東山晴后雪>二絕句》中的一 首。
問題:請簡要分析這首詩中詩人的形象。(4分)
答案示例:詩人只顧尋勝景而不覺春寒,駐足春風夕陽中凝望東山,對東山雪景充滿喜愛之情。從這些動作與心理的描寫中,可以看到一個心境悠閑、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詩人形象。
詩歌鑒賞之形象
——事物形象導學案
一、學習目標:
1、積累事物形象的基礎知識。
2.了解鑒賞景物形象的常見題型并掌握其答題方法。
二、考綱解讀、知識鏈接
1、考點分析
物象,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為具體描寫對象,在形象描寫中賦予事物以人格化。從全詩來說,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寫來曲折地表現詩人的品格節操或思想感情,或托物言志。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寫對象。詩人通過這種象征性的物象描寫來曲折地表現他的品格節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為了言志、言情、言心聲。
2、事物形象分類
(1)具有象征意義的形象:詠物詩運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過對某一具體事物的描繪來表達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義的形象:古詩詞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義,比如:柳,諧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別之俗,所以有惜別懷遠之意。
3、認知理解形象
例一:具有象征意義的形象
畫菊
花開不并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注]鄭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
★本詩中作者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參考答案】作者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菊花自況,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
例二: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鷓鴣天 晏幾道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古人認為杜鵑的啼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極易勾起游子的思鄉之情。這首詞的主題是寫游子思鄉,最適宜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入手,形象生動,委婉含蓄。最后兩句是說: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也不知道回家的日期。表達了作者無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跡天涯,有家難歸的感慨。
三、質疑探究
活動一:真題導航,明確考點(完成下列高考題,明確考點)
例1:(2013年江西卷)14.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
水調歌頭
壬子被召,端仁相餞席上作①
辛棄疾
長恨復長恨,裁作短歌行。何人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余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②。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
一杯酒,問何似,身后名?人間萬事,毫發常重泰山輕。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
【注】①紹熙三年(壬子),辛棄疾奉召赴臨安,在陳端仁的餞行席上賦此詞。②“余既”三句出自《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又樹蕙之百畝”“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蘭”“蕙”“菊”三種意象的共同內涵。(2分)
例2、(2011年重慶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渡 江 [明]張弼
揚子江頭幾問津,風波如舊客愁新。西飛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勝鄉國夢,敞裘猶帶帝京塵④。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對沙鷗一愴神。
指出“吟對沙鷗一愴神”中“沙鷗”意象的作用。(2分)
【作者簡介】張弼(生卒不詳),字舜元,莆田仙游人。曾授福州司戶參軍,充泉州教授,未赴任而卒。著有《葆光易解》十卷,已佚。
【解析】沙鷗,是詩人們常常用來抒發內心因漂泊無依而傷感的意象。
【參考答案】以到處飛翔的沙鷗襯托作者的孤單漂泊。
【高考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意象,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易錯提醒】第二問使用的意象的作用分析不出,主要是平常對意象及作用的理解主要局限在大概了解上,沒有做到具體分析。
【備考提示】讀詩要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分析詩題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說詩句,結合小注,理解詩的大意。對比,是把具有明顯差異、矛盾和對立的雙方安排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的表現手法。寫作中的對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現象和過程中矛盾的雙方,安置在一定條件下,使之集中在一個完整的藝術統一體中,形成相輔相成的比照和呼應關系。運用這種手法,有利于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征,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所謂反襯,就是主要事物(本體)與陪襯事物(襯體)有相反的特點或不同的情況,用襯體從反面襯托本體,利用與主要形象相反、相異的次要形象,從反面襯托主要形象。
【詩歌翻譯】:在這揚子江頭我已經是幾度經過渡口了,江中的風波還像以前一樣作為客人的我卻又添了新愁。在船上,看到向西飛去的白日比我還要忙碌,向南走去的青山冷冷得譏笑我這個失意的人。獨自睡去,卻又為思念家鄉的夢驚醒,破舊的衣服上還沾有京師的塵土。朋友都像星星一樣零星的散落在各地,面對著江上飛來飛去的沙鷗吟詩,聯想到自己孤單漂泊的情形,心中立刻產生了愴然之情。
例3、(2011年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詠山泉
儲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
轉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恬澹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這首詩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詩人借詠山泉表現了怎樣的情懷?
【參考答案】
(1)這首詩在表現山泉得天地之聲色,具滿澗平池之能的同時,又表現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2)詩人借詠山泉表現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懷。
【解析】
這是一首山水詩。作者儲光羲以寫田園山水詩著稱,其詩多描繪農家生活、田園風光,抒寫個人情懷、朋友情誼,筆調質樸、自然、生動。《詠山泉》可謂詩人吟詠山水的著名詩作。
作為一首較為工整的五律,此詩的內容組合與行文結構頗具特色。首聯敘事點題,緊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靜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動,給這僻遠之所平添一活氣;面對此番景象,詩人真想問山泉有無一個讓人記得住的名字,可是無從知曉。其既驚喜又遺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間。頷聯承接上文,從正面立意,描繪山泉的出俗形象。詩人從廣闊的立體空間著筆,生動地摹繪出山泉的澄澈與靈動:它流淌在平地之時,恰似一面新亮的鏡子將蔚藍的天宇盡映水底;它飛瀉于山下之際,又如瀟瀟春雨般潑灑半空,煞是壯觀。此聯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對仗謹嚴,通過大膽的想象,細膩的刻畫,把飄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繪得生動可感。頸聯從反面角度立意,轉寫山泉遭遇冷落的境況:盡管山泉清凈而鮮活,可是當它流入深澗,水滿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時候,山泉原先的那種清澄和,那種靈氣,被這窒息的環境遮蓋了,仿佛有誰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飛空”。這些描寫,意在為后文蓄勢。尾聯關合全詩,由敘而議,點明詩旨:山泉的“恬淡”無人關注,可它仍然年復一年,自潔自清,保持著一塵不染的秉性。
由此看來,《詠山泉》是一首別致的山水詩,其獨特的藝術技巧可與王維的《山居秋暝》相媲美:全詩形象生動,畫面清新鮮麗,詩人既潑墨渲染,又精雕細刻,把清泠豐溢的山間清泉逼真地展示于讀者面前。《詠山泉》又是一首有所寄托的詠物詩——作品采用擬人手法,寓情于景,寫山泉的“不知名”,說山泉的“無人問”;寫山泉的“恬淡”,說山泉的“長自清”這一切,都在暗示人們:山泉即詩人自己,山泉的特點即詩人要追求的個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飄逸出俗的高潔境界了了可觀,耐人回味。總之,詠山泉與明心志的高度和諧統一,使此詩“格高調逸,趣遠情深,削盡常言”(殷璠《河岳英靈集》)。
高考題考察角度有哪些?
1、某聯描寫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
2、某物象有什么特征?
3、某物象象征什么?
4、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或何種情懷)?
5、簡析某句中的物象。
活動二
完成下列題目,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一)典型例題
例一: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風起,散作乾坤萬里春。
(1)在這首詩中,詩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詩人借此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1)詩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報春的特征。
(2)主要運用了襯托(用冰雪襯托梅之堅毅)、對比(用桃李對比以顯示梅之高潔守志)的手法;詩人借此表達了堅持理想操守,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二)總結解題思路和方法
1、分析物象的自然特征(借鑒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2、分析物象的社會屬性(從物人一體角度抓物與志的相似點、契合點,分析物象內在的品格、精神)
3、詩人的理想情操(作者借此抒發的感情、表現的寓意等)。
活動三
(一)典型例題
例一:
早梅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
★詩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參考答案】
步驟1:本詩展現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風而發的形象。
步驟2:“寒”字點明早梅生存條件的惡劣;“迥”字表現出早梅的孤單;“白玉條”之喻、疑梅為雪之錯覺,鮮明地表現出早梅冰清玉潔之質。
步驟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個孤寂傲世、堅韌剛強、超凡脫俗的自我形象。
(二)探究答題步驟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結合詩句具體分析形象(結合表現手法);
3、點出形象的意義(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四、檢測反饋
1、(10年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問題。
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
[注]①商風:秋風。 ②愴悢(liàng):悲傷。
(1)詩中“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四句體現了“鳳凰”怎樣的品性?
(2)這首詩整體上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1)品行高潔,志向遠大,才能出眾。
(2)托物言志(或比興、象征)。以鳳凰自喻,抒發了詩人孤獨無奈的苦悶心情和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傷。
2、(2008年廣東卷)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木芙蓉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著意紅。猶勝無言舊桃李,一生開落任東風。
窗前木芙蓉
[注]①青女:傳說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這兩首詩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屬性?都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參考答案】描述了木芙蓉耐寒的自然屬性。運用了擬人手法。
(2)兩首詩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參考答案】①《木芙蓉》:一種傲然獨立、挑戰困難而不受他人擺布的充滿自信的形象(人格形象)
②《窗前木芙蓉》:一種歷經辛苦孤獨后能坦然面對生活的堅忍、淡定、安閑的形象(人格形象)。
3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詩中的杏花是怎樣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參考答案】
五 點評提升:
小結本堂課,可談談本堂課的收獲或者自己的感受,或者分享自己鑒賞詩歌事物形象的方法、技巧、心得體會等。
規律總結
1、事物形象題型答題思路
(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態、色澤、特征)和環境特點,
(2)挖掘物象的內在品格,抓物與志的“契合點”
(3)塑造此形象的意義(體現作者的某種操或情感,表達作者的某種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2、刻畫事物形象方法題型答題思路
古詩刻畫事物形象,展示特征的方法,主要有:(1)從整體構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2)從具體描寫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寫之外,還常用側面烘托的手法。
解答這類題目,可按照如下思路進行:
①閱讀詩歌,找出詩人描繪形象的相關詩句,仔細準確理解形象的基本含義。
②結合詩句分析運用的表現技巧及其所表現的具體內容。
③指出這種手法的運用表現了詩人(人物)怎樣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④緊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3、事物形象的比較題型答題思路
比較事物形象的題目,一般從事物特征、刻畫事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達的情感等方面入手設計題目。答題時,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①細致解讀題目所選詩歌,分析每首詩各自刻畫的人物形象的特點,運用了哪些表現方法,表達了什么思想情感。
②求同析異,分析人物形象特點、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異同。
③整理思路,組織答案。
4、常見思想感情(詠物詩)
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見思想或情感:對所詠之物的喜愛;寄情自然,閑適自得;潔身自好,堅貞自守;渴望施展抱負,建功立業;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等,有時也用來表達某種理趣。
【答題步驟】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結合詩句具體分析形象(結合表現手法);
3、點出形象的意義(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附:常見意象的思想感情、文化意義。
1、樹木類:
樹的曲直:事業、人生的坎坷、順利。
黃葉:凋零、成熟、美人遲暮、新陳代謝。
綠葉: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挺拔、傲岸、堅強、生命力。
竹:氣節、積極向上。
梧桐:凄苦、悲傷。
柳:送別、留戀、傷感、春天的美好。
2、花草類:
花開:希望、青春、人生燦爛。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業的挫折,
惜春,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
菊:隱逸、高潔、脫俗、堅貞。
梅:傲雪、堅強、不屈不撓、勇敢面對逆境。
蘭:高潔。牡丹:富貴、美好。
草:荒涼、偏僻、離根,生命力強、生生不息、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離之悲(國家的昔盛今衰)。
3、動物類:
子規:悲慘、凄惻。
鴻鵠:理想、追求。
雁:孤獨、思鄉、思親、音信、消息。
鷹:剛勁、自由、人生的搏擊、事業的成功。
狗、雞:生活氣息、田園生活。
馬:奔騰、追求、漂泊。
烏鴉:小人、俗客、庸夫。
沙鷗:飄零、傷感。
4、風霜雨雪水云類:
海:遼闊、力量、深邃、氣勢。
江水:時光的流逝、歲月的短暫、綿長的愁苦、歷史的發展趨勢。
小雨:春景、希望、生機、活力、潛移默化。
暴雨:殘酷、熱情、政治斗爭、掃蕩惡勢力的力量、蕩滌污穢的力量。
春風:曠達、歡愉、希望。
東風:春天、美好。
西風:落寞、惆悵、衰敗、游子思歸。
霜:人生易老,社會環境惡劣,惡勢力猖狂,人生路途坎坷、挫折。
雪:純潔、美好、環境惡劣、惡勢力猖狂。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游子、漂泊。
月亮:人生夢圓、缺憾,思鄉,思親。
夕陽: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暫的事物或人生。
* 詩歌鑒賞--鑒賞形象詩歌鑒賞——鑒賞人物形象考點闡釋:古詩詞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兩種: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這類詩歌多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中的人物形象。二是詩人作品中刻畫的人物形象,這類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