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詩詞描寫方法之動靜結合與虛實結合

    詩詞描寫方法
    (一)動靜結合
    動、靜兩者相互映襯,構成一種情境。或以動襯靜,或以靜襯動,或一動一靜,相輔相成。前者屬于烘托手法。
    例1、蘭溪棹歌 (唐)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例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2009年湖北卷)
    題西溪無相院
    張先
    積水涵虛上下清,幾家門靜岸痕平。
    浮萍破處見山影,小艇歸時聞草聲。
    入郭僧尋塵里去,過橋人似鑒中行。
    已憑暫雨添秋色,莫方修蘆礙月生。
    (2)第二聯是怎樣寫景的?請簡要分析。(4分)
    答:上句著眼于視覺,寫浮萍破處,山影在水中顯現出來,照應了第一聯的“清”字。
    下句則著墨于聽覺,以細微的草聲襯托出環境的寧靜,呼應了第一聯的“靜”字。               

                                                                        
    (二)虛實結合
    虛實結合是指現實的景、事與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一起表達同一樣的情感。虛實相映,激發聯想與想象,豐富內容,拓展意境,鮮明突出,富于變化。
    1、實——眼前之景
    “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就是所寫的眼前之中,詩詞中所寫景物大部分都是實景。
    例1、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柳永《雨霖鈴》)
    2、虛——想像之景
    詩詞中的“虛”:包括四類:
    (1)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
    例2、《夢游天姥吟留別》“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3)已逝之景之境。這類虛景是作者曾經經歷過或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景象,但是現時卻不在眼前。
    例3、李煜《虞美人》“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3)設想的未來之境。這類虛境是還沒有發生的,它表現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故寫愁,將倍增其愁;寫樂將倍增其樂。
    例4、柳永《雨霖鈴》:“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4)想象中的對應之景之境:詩人在描寫眼前之實景時,通過想像描寫與實景對應的虛景,這在抒發思念之情的詩詞中很常見。
    例5、塞上聽吹笛      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天山。
    3、“虛實相生”:
    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
     (1)虛景和實景的關系,有時是相反相成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中心。
    例6、姜夔《揚州慢》 “過春風十里”, “盡薺麥青青”。
    (2) 虛景和實景的關系,有時則是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的中心。
    例7、歐陽修《踏莎行》: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4、高考題體驗:
    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2008江西卷)
    初入淮河四絕句(三)  
    楊萬里
    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
    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來南宋賀歲,楊萬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來到原為北宋腹地,現已成為宋、金國界的淮河時,感慨萬端,作詩以抒懷。
    (1)請從“虛實”關系的角度賞析這首詩。
    答:前兩句實寫淮河兩岸舟船背馳、波痕接觸也難以做到,虛寫作者對國家南北分離的痛苦與無奈;后兩句實寫鷗鶩可以南北自由飛翔,虛寫作者對國家統一、人民自由往來的強烈愿望。
                                                                                  
    2、閱讀下面這首詩(2015年安徽卷)
    月圓①     
    【唐】杜甫
    孤月當樓滿,寒江動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綺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靜,高懸列宿④稀。
    故園松桂發,萬里共清輝。
    【注】①這首詩是唐代宗大歷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
    ②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
    ③未缺:指月圓。
    ④列宿:眾星。
    (2)本詩最后兩句情感真摯,請從虛實結合的角度進行賞析。
    答:遙想故園桂花開放,是虛寫;眼前的清輝,是實寫。故園桂花正該開放,虛中有實;萬里清輝,實中有虛。虛實結合,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詩人渴盼萬家團圓的美好愿望。

    解析:先要分清虛實,“故園松桂發”是詩人的想象,屬虛寫,但這又是符合時令特點,虛中又有實;“萬里共清輝”是對眼前景的描寫,是實,但思念的人又在遠方,實中又有虛。二是表達效果的分析,這是關鍵。
    題目中已經指出使用了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相對來說就降低了難度,寫明實寫的是什么,虛寫的是什么。“故園松桂發,萬里共清輝。”故園:故鄉。松桂發:松樹在長,桂樹開花。萬里:形容非常遠的地方。共:與親人一起。清輝:月亮的光輝。詩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鄉和親人,聯想到與他們遠隔萬里共沐月光。想到遙遠的家鄉的松樹當茂,桂花正香,在這明凈的夜晚,唯愿同遠隔萬里天涯的親人們共同沐浴著這美好的月光之中。這是詩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長期滯留異鄉,久久難歸的無可奈何的告慰。
    * 詩詞描寫方法(一)動靜結合動、靜兩者相互映襯,構成一種情境。或以動襯靜,或以靜襯動,或一動一靜,相輔相成。前者屬于烘托手法。例1、蘭溪棹歌(唐)戴叔倫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例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 ......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