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清明二首其二》閱讀答案及賞析
清明二首(其二)
杜甫
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①半耳聾。
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②。
十年蹴鞠③將雛遠,萬里秋千習俗同。
旅雁上云歸紫塞④,家人鉆火用青楓。
秦城樓閣煙花里,漢主⑤山河錦銹中。
春水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
注:①偏枯:麻痹。②左書空:用左手在空中寫字。③蹴鞠:踢球。④紫塞:泛指北方。⑤漢主:指唐皇。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二聯近承首聯,“系舟”應“飄泊”,“左書空”對“右臂偏枯”,將老病漂泊的境況具象化。
B.第三聯遠承首聯,“蹴鞠”“秋千”語帶雙關,形象地寫出了詩人長期漂泊身不由己的悲涼酸楚。
C.尾聯以“春”“白”疊用見妙,春水歸向洞庭,白逢春生長,讓原本愁苦的詩人又頓感欣慰。
D.本詩前三聯側重敘事,敘中融情,后三聯重在寫景,景真情切,兩大部分雙峰并峙,各顯千秋。
2.本詩第三、四聯中的“蹴鞠”“秋千”“鉆火”等涉及清明習俗。下列詩句與清明習俗或傳說沒有關聯的一項是
A.明時帝里遇清明,還逐游人出禁城。(顧非熊《長安清明言懷》)
B.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孟浩然《清明即事》)
C.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黃庭堅《清明》)
D.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高翥《清明》)
3.在橫線上填寫作品原句
①杜甫《登高》中的“ , ”兩句也與本詩一樣抒發了漂泊異鄉、年老多病的復雜情感。
②唐詩常常以與“秦”相關的詞語指代長安及其附近地區。如本詩的“秦城”,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一句里也有類似的指代。
4.本詩第四、五兩聯虛實結合,動靜兼具,可謂構思精妙。請結合全詩加以賞析。(6分)
參考答案
1.C【解析:春水也如大雁一樣如期回歸,茫茫白蘋逢春生長,詩人卻無法回歸,愁上加愁,并無喜悅之情】
2.B【解析:A踏青,C介子推,D掃墓】
3.①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②城闕輔三秦
(評分標準:3分,每處全對得1分,一處中有漏字錯字之一者不得分)
4.(6分)答案示例:
第四聯為眼前實景。雁陣穿云北去,趕赴北國家園;四野人家也鉆青楓取火,一片清明風光。南鳥北歸有期,遷客返京無望;鉆木取火,荊楚卻用青楓,足見異地異俗。第五聯為想象虛景。北方紫塞,楚中楓火,兩兩相隔,詩人之心禁不住飛到故都。長安的樓閣應掩映于迷離朦朧的輕煙花雨中了,那奇瑰高峻的山河也應萬紫千紅一片錦繡了。兩聯一實一虛,一動一靜,詩人身處異鄉,想念京華欲歸故都之情含蓄深婉地表現出來,足見詩人構思之精妙。
(評分標準:分析“虛實”,3分;分析“動靜”3分。意思符合、言之成理即可)
賞析
《清明二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
其一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
胡童結束還難有,楚女腰肢亦可憐。
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
虛沾焦舉為寒食,實藉嚴君賣卜錢。
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第一首,作者由清明景事興感,敘寫自己的悲慘遭遇,最后以高潔自守的志向收束;第二首,著重寫飄泊之感,情感摯切深痛而飽滿。兩首詩在整體結構上有一種曲折變化之貌,回環錯落之美。
第一首前后兩聯都緊扣自身著墨,中間兩聯拓開一筆,寫當地風情民俗,離合相間,跌宕起伏;第二首前三聯敘事,敘中融情,后三聯寫景,景真情深,兩大板塊如又峰并峙,各顯千秋。第一首起于風物人事,言志作結,第二首由自身飄泊啟篇,又歸于湖南風物,兩首詩在整體結構上有一種曲折變化之貌,回環錯落之美。總之,無論是從思想內容還是藝術表達上看,《清明二首》都是詩人晚年的好詩之一。
杜甫
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①半耳聾。
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②。
十年蹴鞠③將雛遠,萬里秋千習俗同。
旅雁上云歸紫塞④,家人鉆火用青楓。
秦城樓閣煙花里,漢主⑤山河錦銹中。
春水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
注:①偏枯:麻痹。②左書空:用左手在空中寫字。③蹴鞠:踢球。④紫塞:泛指北方。⑤漢主:指唐皇。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二聯近承首聯,“系舟”應“飄泊”,“左書空”對“右臂偏枯”,將老病漂泊的境況具象化。
B.第三聯遠承首聯,“蹴鞠”“秋千”語帶雙關,形象地寫出了詩人長期漂泊身不由己的悲涼酸楚。
C.尾聯以“春”“白”疊用見妙,春水歸向洞庭,白逢春生長,讓原本愁苦的詩人又頓感欣慰。
D.本詩前三聯側重敘事,敘中融情,后三聯重在寫景,景真情切,兩大部分雙峰并峙,各顯千秋。
2.本詩第三、四聯中的“蹴鞠”“秋千”“鉆火”等涉及清明習俗。下列詩句與清明習俗或傳說沒有關聯的一項是
A.明時帝里遇清明,還逐游人出禁城。(顧非熊《長安清明言懷》)
B.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孟浩然《清明即事》)
C.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黃庭堅《清明》)
D.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高翥《清明》)
3.在橫線上填寫作品原句
①杜甫《登高》中的“ , ”兩句也與本詩一樣抒發了漂泊異鄉、年老多病的復雜情感。
②唐詩常常以與“秦”相關的詞語指代長安及其附近地區。如本詩的“秦城”,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一句里也有類似的指代。
4.本詩第四、五兩聯虛實結合,動靜兼具,可謂構思精妙。請結合全詩加以賞析。(6分)
參考答案
1.C【解析:春水也如大雁一樣如期回歸,茫茫白蘋逢春生長,詩人卻無法回歸,愁上加愁,并無喜悅之情】
2.B【解析:A踏青,C介子推,D掃墓】
3.①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②城闕輔三秦
(評分標準:3分,每處全對得1分,一處中有漏字錯字之一者不得分)
4.(6分)答案示例:
第四聯為眼前實景。雁陣穿云北去,趕赴北國家園;四野人家也鉆青楓取火,一片清明風光。南鳥北歸有期,遷客返京無望;鉆木取火,荊楚卻用青楓,足見異地異俗。第五聯為想象虛景。北方紫塞,楚中楓火,兩兩相隔,詩人之心禁不住飛到故都。長安的樓閣應掩映于迷離朦朧的輕煙花雨中了,那奇瑰高峻的山河也應萬紫千紅一片錦繡了。兩聯一實一虛,一動一靜,詩人身處異鄉,想念京華欲歸故都之情含蓄深婉地表現出來,足見詩人構思之精妙。
(評分標準:分析“虛實”,3分;分析“動靜”3分。意思符合、言之成理即可)
賞析
《清明二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
其一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
胡童結束還難有,楚女腰肢亦可憐。
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
虛沾焦舉為寒食,實藉嚴君賣卜錢。
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第一首,作者由清明景事興感,敘寫自己的悲慘遭遇,最后以高潔自守的志向收束;第二首,著重寫飄泊之感,情感摯切深痛而飽滿。兩首詩在整體結構上有一種曲折變化之貌,回環錯落之美。
第一首前后兩聯都緊扣自身著墨,中間兩聯拓開一筆,寫當地風情民俗,離合相間,跌宕起伏;第二首前三聯敘事,敘中融情,后三聯寫景,景真情深,兩大板塊如又峰并峙,各顯千秋。第一首起于風物人事,言志作結,第二首由自身飄泊啟篇,又歸于湖南風物,兩首詩在整體結構上有一種曲折變化之貌,回環錯落之美。總之,無論是從思想內容還是藝術表達上看,《清明二首》都是詩人晚年的好詩之一。
上一篇:山水田園詩的特點及鑒賞常用術語
下一篇:邊塞詩的特征與鑒賞方法
* 清明二首(其二)杜甫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①半耳聾。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②。十年蹴鞠③將雛遠,萬里秋千習俗同。旅雁上云歸紫塞④,家人鉆火用青楓。秦城樓閣煙花里,漢主⑤山河錦銹中。春水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注:①偏枯:麻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