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司馬光《南園飲罷留宿詰朝呈鮮于子駿堯夫彝叟兄弟》閱讀答案

    南園飲罷留宿詰朝呈鮮于子駿堯夫彝叟兄弟
    司馬光
    園僻青春深,衣寒積雨闕。
    中宵酒力散,臥對滿窗月。
    旁觀萬象寂,遠聽群動絕。
    只疑玉壺冰,未足比明潔。
    【注】①堯夫,范仲淹次子。彝叟,范仲淹第三子純禮。本詩寫于宋神宗西寧年間(1068-1077),王安石變法后,司馬光出于政治不得意時期。  ②青春,即春季。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詩人與鮮于子駿,范氏兄弟聚飲南園,酩酊大醉,當即寫下此詩贈好友。
    B.首聯寫園林偏僻,連綿春雨初停,寒氣襲人,反襯出于朋友相聚的喜悅。
    C.“臥對滿窗月”,此舉使人從視覺的角度寫酒醒后,銀色的月光灑滿窗。
    D.“萬象” 只有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景象,“群動” 意謂宇宙間的各種聲響。
    E.頸聯“萬向寂”“群動絕”遠近結合,寫四周景色,一派沉寂,悄無聲息。
    2.下面對本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A.開頭兩句描寫春雨,當時初春,連綿春雨方停,覺得身上衣裳難抵這料峭春寒。
    B.“中宵”句表明詩人在與好友相聚痛飲時酩酊大醉,直到夜半方才清醒過來。
    C.“臥對”句是說詩人睜眼一看,只見滿窗皓月正與他的臥處相對,十分晃眼。
    D.“旁觀”兩句寫深夜所感,此時游目旁觀,側耳遠聽,萬象寂然,群動俱歇。
    E.最后兩句用“玉冰壺”意象比喻詩人高潔清白的品格,以顯示自己與眾不同。
    3.全詩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A.B(A2分;B2分)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答題關鍵詞“不正確”“ 兩項”。A項“當即寫下此詩贈好友”表述錯誤,由“中宵酒力散,臥對滿窗月”可以推測,應是酒醒后寫下此詩,第二天早晨呈給好友;B項無反襯,應是烘托酒醒后的寂寞。
    2.AE(A開頭兩句中的“青春”即春季,“闋”是終止的意思,表明春雨停止,可見重在交代時節,而不是描寫春雨。E“以顯示自己與眾不同”不準確,當時王安石推行新法,得到宋神宗的支持,而司馬光極力反對,詩人用“玉冰壺”意象是表明自己的忠心。答對一項給2分,兩項給5分。)
    3.①孤獨寂寞。園林偏僻荒蕪,以后,寒氣襲人,夜半酒醒,輾轉難眠,倍感孤寂。②對高潔品性的堅守。以比玉壺冰海明潔的明月自喻,表明對自我操守的堅守。③內心的壓抑與委屈。盡管品性高潔卻仍不被理解,政治上不得志,感到壓抑委屈。(每答對一點給2分,其中答對情感1分,分析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分析到位也可酌情給分。)
    * 南園飲罷留宿詰朝呈鮮于子駿堯夫彝叟兄弟司馬光園僻青春深,衣寒積雨闕。中宵酒力散,臥對滿窗月。旁觀萬象寂,遠聽群動絕。只疑玉壺冰,未足比明潔。【注】①堯夫,范仲淹次子。彝叟,范仲淹第三子純禮。本詩寫于宋神宗西寧年間(1068-1077),王安 ......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