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自貽》閱讀答案
自貽
杜牧
杜陵蕭次君①,遷少去官頻。
寂寞憐吾道,依稀似古人。
飾心無彩繢②,到骨是風塵。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注】①杜陵:西漢宣帝的陵墓,位于長安城東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縣而得名。蕭次君:《漢書》記載,蕭育,字次君,為人剛直嚴猛,做官常被免職,很少升遷。②彩繢:彩色的繪畫。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這首詩的題目是“自貽”——自己寫詩贈送給自己。詩人需要寫詩來自我寬慰、排解,詩題透露出凄苦的味道。
B.本詩開端即以剛直而屢遭貶斥的蕭次君自比,借其“遷少去官頻”的遭遇,抒發的卻是自己的命運感喟。
C.“寂寞憐吾道”意為“憐吾道寂寞”,詩人堅守自己的信念“吾道”,卻難被世道認同而感“寂寞”,令人憐惜。
D.頸聯表達了詩人遺憾自己沒有以“彩繢”般的錦繡前程作為內心追求,以至于為官四方,充斥身心的只有世俗的擾攘。
E.整首詩由古及今,由人及己,尾聯借物自喻,形象生動,一個“嫌”字凝聚了落魄失意者復雜的情感。
2.本詩是杜牧晚年贈送給自己的作品,一生的辛酸蘊含其中,請結合詩句分析作者表達的復雜情感。(6分)
參考答案
1.CD(C不是“令人憐惜”,而是“自生哀憐”;D“遺憾”理解錯誤,應是詩人“不愿”矯飾自己的內心,違心改變志向。選對一個2分,兩個5分)
2.①對自己仕途坎坷,懷才不遇的憤懣。首聯引用蕭次君的典故,表明自己仕途與他一樣坎坷,升遷次數少,離職卻非常頻繁,內心深感不平。
②對自己堅守正道,卻不被重用,寂寥落寞的悲嘆。頷聯寫自己像古代圣賢一樣,堅守自己的人生原則,卻無法實現人生價值,內心感到悲傷。
③對自己人生志向的堅持與執著。頸聯寫自己長期四處漂泊為官,到老遭受奔波勞碌之苦,但還是不愿矯飾自己的內心,違心改變志向。
④對自己無法掌控命運的厭煩、痛苦和無奈。尾聯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感嘆自己的命運如布匹一般,任人裁剪,不由自己。“嫌”字抒發了作者內心的厭煩、痛苦和無奈之情。
(每個要點2分,答對3點得滿分)
簡析
詩人借物自喻,抒發了對人生際遇的慨嘆。
杜牧
杜陵蕭次君①,遷少去官頻。
寂寞憐吾道,依稀似古人。
飾心無彩繢②,到骨是風塵。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注】①杜陵:西漢宣帝的陵墓,位于長安城東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縣而得名。蕭次君:《漢書》記載,蕭育,字次君,為人剛直嚴猛,做官常被免職,很少升遷。②彩繢:彩色的繪畫。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這首詩的題目是“自貽”——自己寫詩贈送給自己。詩人需要寫詩來自我寬慰、排解,詩題透露出凄苦的味道。
B.本詩開端即以剛直而屢遭貶斥的蕭次君自比,借其“遷少去官頻”的遭遇,抒發的卻是自己的命運感喟。
C.“寂寞憐吾道”意為“憐吾道寂寞”,詩人堅守自己的信念“吾道”,卻難被世道認同而感“寂寞”,令人憐惜。
D.頸聯表達了詩人遺憾自己沒有以“彩繢”般的錦繡前程作為內心追求,以至于為官四方,充斥身心的只有世俗的擾攘。
E.整首詩由古及今,由人及己,尾聯借物自喻,形象生動,一個“嫌”字凝聚了落魄失意者復雜的情感。
2.本詩是杜牧晚年贈送給自己的作品,一生的辛酸蘊含其中,請結合詩句分析作者表達的復雜情感。(6分)
參考答案
1.CD(C不是“令人憐惜”,而是“自生哀憐”;D“遺憾”理解錯誤,應是詩人“不愿”矯飾自己的內心,違心改變志向。選對一個2分,兩個5分)
2.①對自己仕途坎坷,懷才不遇的憤懣。首聯引用蕭次君的典故,表明自己仕途與他一樣坎坷,升遷次數少,離職卻非常頻繁,內心深感不平。
②對自己堅守正道,卻不被重用,寂寥落寞的悲嘆。頷聯寫自己像古代圣賢一樣,堅守自己的人生原則,卻無法實現人生價值,內心感到悲傷。
③對自己人生志向的堅持與執著。頸聯寫自己長期四處漂泊為官,到老遭受奔波勞碌之苦,但還是不愿矯飾自己的內心,違心改變志向。
④對自己無法掌控命運的厭煩、痛苦和無奈。尾聯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感嘆自己的命運如布匹一般,任人裁剪,不由自己。“嫌”字抒發了作者內心的厭煩、痛苦和無奈之情。
(每個要點2分,答對3點得滿分)
簡析
詩人借物自喻,抒發了對人生際遇的慨嘆。
上一篇:李商隱與王安石《賈生》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下一篇:陸游《西村》閱讀答案
* 自貽杜牧杜陵蕭次君①,遷少去官頻。寂寞憐吾道,依稀似古人。飾心無彩繢②,到骨是風塵。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注】①杜陵:西漢宣帝的陵墓,位于長安城東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縣而得名。蕭次君:《漢書》記載,蕭育,字次君,為人剛直嚴猛,做官常被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