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崔顥《雁門胡人歌》閱讀答案及賞析

    雁門胡人歌
    崔顥
    高山代郡①東接燕,雁門胡人家近邊。
    解放胡鷹逐塞烏,能將代馬②獵秋田,
    山頭野火寒多燒,雨里孤峰濕作煙。
    閣道遼西無斗戰,時時醉向酒家眠。
    【注】①代部;這里指雁門。②代馬,駿馬的名稱,產于古代漠北。
    1.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A.首聯不僅交代了雁門郡內山勢的高峻,還寫出了雁門胡人居住地與燕國相接,靠近邊地的位置特點。
    B.頷聯生動摹寫了雁門胡人的日常生活狀態,形象再現了邊地少數民族好勇尚武,粗獷豪邁的精神面貌。
    C.頸聯有版本作“霧里”,比“雨里”更能表現邊地百姓誤將“野火”和“峰煙”當作烽火而時時緊張的心理。
    D.作者在詩中既寫出了邊地民族飛鷹走馬、游獵塞上的獨特生活場景,又寫出了他們好酒安時的生活習慣。
    E.全詩運用虛實相生的寫法,既有“野火燒山”和“雨濕孤峰”的自然之景;也有“時時醉向酒家眠”的想象之景。
    2.詩歌的尾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對全詩的情感抒發有怎樣的作用?(6分)

    參考答案
    1.CE
    2.第一問(2分);表達了對民族間相安無事,百姓盡情享受生活的向往和贊美。
    第二問(4分):借邊地安寧,民族和睦,百姓生活安閑、從容,含蓄地表達了凝重的反戰主題;體現出對胡人的關注(表達了不能因為戰爭把胡人與漢人對立起來的民族觀),提升了全詩的格調。

    賞析
    此詩描述的是邊塞少數民族在和平時期的生活,蘊含著凝重的反戰主題。全詩意象鮮明,飽含激情,富于濃郁的邊塞特征和生活氣息。
    這首邊塞詩反映的是邊塞胡人的生活。通過這首詩,可以看出作者的民族觀,他并沒有因為戰爭而把胡人與漢人對立起來,他相信少數民族絕大多數也是愛好和平的,他們也是戰爭的受害者,同樣渴望過一種安寧的生活。
    首聯“高山代郡東接燕,雁門胡人家近邊”,交代了雁門郡的地理環境和當地胡人的分布。頷聯生動地描寫了雁門胡人日常的狩獵生活:“解放胡鷹逐塞鳥,能將代馬獵秋田。”這兩句中“胡鷹”“塞鳥”“代馬”三個意象,都是在動物前冠以一個又邊塞特征的修飾詞,突出其地域特點,很有邊地特色。從胡人的放鷹捕鳥、騎馬游獵的生活描寫中,讀者能真切地感受到一種富有民族特色的生活氣息,令人耳目一新,仿佛看到了一幅“天蒼蒼,野茫茫”的秋獵畫面。頸聯生動地刻畫了邊地的自然景象:“山頭野火寒多燒,雨里孤峰濕作煙。”這兩句描繪了“野火燒山”和“雨濕孤峰”兩幅畫面,意象或濃或淡,或遼闊生動或靜謐蒼茫,而且富于季節和地域特征。兩句中“寒”與“火”、“濕”與“煙”相反相成,互相烘托,趣在其中。另外,山頭野火和煙霧頗似戰爭中的烽火,這對于飽受戰爭之苦的人們來說,很容易聯想到戰爭,行文上自然地引起下文。尾聯“聞道遼西無斗戰,時時醉向酒家眠”兩句寫飽受戰爭蹂躪的人們渴望和平,并在和平的環境中盡情享受生活的情景。
    這首詩獨具匠心,別開生面,生動形象地描摹了胡人的生活狀態,有聲有色地寫出了邊地少數民族好勇尚武,粗獷豪邁的精神面貌。秋日出獵、山頭野燒的代北景色及胡人在和平時期從容醉酒的風習,極其新穎別致。詩中先寫胡人的日常生活,然后寫了一個小插曲,即誤將野火雨霧當作烽煙而最終釋然。在詩人筆下,胡人與漢人一樣,同樣厭惡戰爭并同樣富有人情味,因此賦予了此詩以凝重的反戰主題。
    * 雁門胡人歌崔顥高山代郡①東接燕,雁門胡人家近邊。解放胡鷹逐塞烏,能將代馬②獵秋田,山頭野火寒多燒,雨里孤峰濕作煙。閣道遼西無斗戰,時時醉向酒家眠。【注】①代部;這里指雁門。②代馬,駿馬的名稱,產于古代漠北。1.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 ......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