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六一居士傳》教案及閱讀練習答案

    六一居士傳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作者歐陽修,識記文言知識點,了解賦的文體特點和情感表達的方式。
    過程與方法:  理清文章的結構和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識記文言知識點,了解賦的文體特點和情感表達的方式。
    教學難點:理清文章的結構和內容。
    教學方法:誦讀法、引導法、講析法。
    教具:多媒體課件、常規教具。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語】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自號為醉翁,是因為滁州瑯琊山山僧智仙在釀泉上修建了一所亭子,歐陽修和客人經常來亭子里喝酒游玩,歐陽修酒量不好,喝一點點就醉了,同時年紀又最大,因此自號為醉翁,并把亭子取名為“醉翁亭”,認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這是歐陽修自號為醉翁的原因。后來,他又自號為六一居士。那么,他為什么要改名號為六一居士呢?六一居士是怎樣得來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歐陽修取號為六一居士的原因。
    【寫作背景】
    歐陽修寫這篇《六一居士傳》時,已經六十四歲。自二十四歲應試及第,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他以其畢生精力獻給了趙宋五朝,現在,既老且病,春蠶絲盡,蠟淚將干,應該得到休息的機會了。更何況,四十年中,官場煎熬,以至三度貶官,歷盡宦海風濤。此時求去,完全是出于至性真情。寫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獲準致仕;又過了一年,病逝潁州。他僅得一年的琴棋書酒之樂便溘然長逝。
    【文言知識點】
    1、 通假字:
    是為五一爾,聊以志吾之樂爾:“爾”通“耳”,罷了。  太山在前而不見:“太”通“泰”。
    累于此者既佚矣:“佚”通“逸”,安逸。    而訖無稱焉:“訖”通“迄”,到。
    乃以難彊之筋骸貪過分之榮祿:“彊”通“強”,強壯、支撐。
    2、 古今異義詞:
    此莊生所誚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走,古義,跑。今義,行走。
    此吾之所以志也:所以,古義,……的原因。今義,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乃以難彊之筋骸貪過分之榮祿:過分,古義,過多的。今義,說話做事超過一定的限度。
    3、 詞類活用:
    世事為吾累者眾也,累于彼者已勞矣:累,形容詞作動詞,拖累。
    軒裳珪組勞吾形于外:勞:形容詞作使動,使……勞累。
    使吾形不病而已悴:病:名詞作動詞,生病。
    4、 特殊句式:
    六一,何謂也:賓語前置,應為“六一,謂何也”。
    此莊生所誚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也,表判斷。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狀語后置,“于五物”應在“得意”前。
    雖響九奏于洞庭之野:狀語后置,“于洞庭之野”應在“響九奏”之前。
    此吾之所以志也:……也,表判斷。
    【整體感知】
    文章分為三段,每段各寫了什么內容?
    答:第一段,簡要交代自己更號的情況。第二段,通過主客對話,表明更號“六一”的原因。第三段,總結了自己想退隱的三條理由(“三宜”)。
    【內容分析】
    1、誰為歐陽修命名為“六一居士”?在此之前他有別的名號嗎?
    答:其本人。初謫滁山時,自號為“醉翁”,后退休于穎水之上時,又自更號為六一居士。
    2、歐陽修為何自命為六一居士?
    答:因為有六個“一”: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常置酒一壺、一老翁。(教師介紹:這讓我們想起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不管是愛琴、棋、書、酒、金石,還是愛柳樹,都是從正面反映了這些文人雅士高雅的藝術情趣,也從側面反映出他們對功名利祿的淡薄)。
    3、定名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
    答:主要目的為“聊以志吾之樂爾”——姑且用來標志我的樂趣罷了。
    4、“樂”之如何?
    答:(1)太山在前而不見,疾雷破柱而不驚(專心至極,能不受任何外物干擾)。
    (2)雖響九奏于洞庭之野,閱大戰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樂且適也。(其樂無窮)。
    總之,“吾之樂可勝道哉”。(教師承接語:歐陽修想在這五種物品中得到快樂,那么,他得到了嗎?沒有。為什么沒有得到呢?因為“世事之累”,受到世事的牽累)。
    5、“世事之累”體現為什么呢?
    答:“軒裳珪組勞吾形于外,憂患思慮勞吾心于內,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表明世事令他煩憂,希脫身于世俗雜務,回歸自然,寄情五物。 
        6、沉醉于五物的好處是什么?
        答:“累于彼者已勞矣,又多憂;累于此者既佚矣,幸無患。”——說明官場事物不僅勞形,還常有不測之禍,令人十分擔心。至于悠游陶醉于五物,不僅安逸舒適,還有安全感,不會帶來任何禍患。 
        7、本段作者提出了哪幾條隱退的理由?文中哪一句話表達了作者歸隱的決心?結合第二段,說說作者要求退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1)老而休,是必然規律。
    (2)訖無稱,表面上謙虛,骨子里是牢騷,是對“受侮于群小”的不滿。
    (3)“貪過分之榮祿,是將違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樂思想的必然結果。
    “雖無五物,其去宜矣”,表達了作者歸隱的決心。要求退休的真正原因是:軒裳珪組勞吾形于外,憂患思慮勞吾心于內,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雖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惻然哀之,賜其骸骨,使得與此五物皆返于田廬,庶幾償其夙愿焉。
    8、從歐陽修的兩個號中,你能否從中概括出作者一生思想發展的脈絡?
    青年                                          中年                                            晚年
    初貶夷陵                     又貶滁州                       再貶蔡州
    無饒河,益慎職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六一居士
    充滿朝氣、奮力拼搏       安于職守、與民同樂                急流勇退、修身養性
    作者從初貶夷陵時自戒“無饒河,益慎職”,到謫滁時號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再到知蔡州時更號六一居士,陶醉于五物之中,這反映了他的官場經歷和心路歷程。由早年在政治舞臺上的充滿朝氣、奮力拼搏到中年被貶后安于職守、與民同樂,再到晚年時的急流勇退、修身養性。這種歷程在封建士大夫中非常典型。
    【小結】
    這篇文章借用了漢賦常用的主客問答形式,直抒胸臆般講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學、價值取向和情感的變化。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來說到樂趣,說到渴望退休,反映了他晚年厭倦官場生活,想歸隱的思想,有其豁達開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遠身以避禍的一面,明顯的表現出了孟子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觀點。
    作業布置:預習《陸文學自傳》。
    * 六一居士傳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作者歐陽修,識記文言知識點,了解賦的文體特點和情感表達的方式。過程與方法:?理清文章的結構和內容。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教學重點:識記文言知識點 ......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