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蘇軾《賈誼論》與《漢書·賈誼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蘇軾《賈誼論》與《漢書·賈誼傳》

    (甲)愚觀賈生之論,如其所言,雖三代何以遠過?得君如漢文,猶且以不用死。然則是天下無堯、舜,終不可有所為耶?仲尼圣人,歷試于天下,茍非大無道之國,皆欲勉強扶持,庶幾一日得行其道。將之荊,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齊,三宿而后出晝,猶曰:“王其庶幾召我。’’君子之不忍棄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孫丑問曰:“夫子何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誰哉?而吾何為不豫?”君子之愛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與有為,而可以無憾矣。若賈生者,非漢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漢文也。
                                                                (節選自蘇軾《賈誼論》)
        (乙)誼以為漢興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當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草具其儀法,色上黃,數用五,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謙讓未皇也。然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國,其說皆誼發之。于是天子議以誼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毀誼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議,以誼為長沙王太傅。 http://raoxue.com
        誼既以謫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其終篇曰:“已矣!國亡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而死。誼追傷之,因以自喻。其辭曰: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聞屈原兮,自沉汨羅。造話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麗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圣逆曳兮,方正倒植。謂隨、夷溷兮,謂跖、蹯為廉;莫邪為鈍兮,鉛刀為鋸。吁嗟默默,生之亡故兮。斡棄周鼎,寶康瓠兮。騰駕罷牛,驂蹇驢兮。驥垂兩耳,服鹽車兮。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獨離此咎兮。已矣!國其莫吾知兮,子獨壹(抑)郁其誰語?……”
                                                            (節選自《漢書·賈誼傳》)
    1.對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B
          A.庶幾一日得行其道                                 庶幾:或許可以,表希望
          B.夫子何為不豫                                        豫:猶豫不定
          C.文帝謙讓未皇也                                     皇:通“遑”,閑暇
          D.獨離此咎兮                                            離:遭受,受到 嬈雪語文網
    2.下列各組選句中,加點詞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組是D
          A.申之以子夏                                            既窈窕以尋壑
          B.三宿而后出晝                                        而君幸于趙王
          C.乃草具其儀法                                        度我至軍中,公乃人
          D.子獨壹郁其誰語                                     其孰能譏之乎
    3.所選《漢書》中的材料,能直接說明蘇軾“若賈生者,非漢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漢文也”觀點的一項是B
          A.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與有為,而可以無憾矣
          B.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國,其說皆誼發之
          C.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議,以誼為長沙王太傅
          D.誼既以謫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
    4.下列用“/”給文中畫波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B
        誼以為漢興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當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興禮樂
          A.誼以為漢興/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當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興禮樂
          B.誼以為漢興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當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興禮樂
          C.誼以為漢興/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當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興禮樂
          D.誼以為漢興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當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興禮樂
    5.將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得君如漢文,猶且以不用死。然則是天下無堯、舜,終不可有所為耶?(4分)
        譯文:到像漢文帝這樣的明君,尚且因未能盡才而郁郁死去,照這樣說起來,如果天下沒有堯、舜那樣的圣君,就終身不能有所作為了嗎?
    (2)已矣!國亡人,莫我知也。(3分)
        譯文:算了吧,整個國家沒有清醒的人,也沒有誰了解我
    (3)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3分)
        譯文:遭遇紛亂無常的社會,才逼得您自殺失去生命

    參考譯文:
    我看賈誼的議論,照他所說的規劃目標,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遠遠地超過它?遇到像漢文帝這樣的明君,尚且因未能盡才而郁郁死去,照這樣說起來,如果天下沒有堯、舜那樣的圣君,就終身不能有所作為了嗎?孔子是圣人,曾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極端無道的國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終有一天能實踐他的政治主張。將到楚國時,先派冉有去接洽,再派子夏去聯絡。君子要想得到國君的重用,就是這樣的殷切。孟子離開齊國時,在晝地住了三夜才出走,還說: “齊宣王大概會召見我的。”君子不忍心別離他的國君,感情是這樣的深厚。公孫丑向孟子問道:“先生為什么不高興?”孟子回答:“當今世界上(治國平天下的人才),除了我還有誰呢?我為什么要不高興?”君子愛惜自己是這樣的無微不至。如果做到了這樣,還是得不到施展,那么就應當明白世上果真已沒有一個可以共圖大業的君主了,也就可以沒有遺憾了。象賈誼這樣的人,不是漢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賈誼不能利用漢文帝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啊。

    二:
    賈誼認為從西漢建立到漢文帝時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應該改正歷法、變易服色、訂立制度、決定官名、振興禮樂的時候。于是他草擬了各種儀法,崇尚黃色,遵用五行之說,創設官名,完全改變了秦朝的舊法。漢文帝剛剛即位,謙虛退讓而來不及實行。但此后各項法令的更改,以及諸侯必須到封地去上任等事,這都是賈誼的主張。于是漢文帝就和大臣們商議,想提拔賈誼擔任公卿之職。而絳侯周勃、灌嬰、東陽侯、馮敬這些人都嫉妒他,就誹謗賈誼說:“這個洛陽人,年紀輕而學識淺,只想獨攬大權,把政事弄得一團糟。”于是漢文帝后來就疏遠了賈誼,不再采納他的意見,任命他為長沙王太傅。
        因為被貶而離開京城,賈誼的內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時候,寫下一篇辭賦來憑吊屈原。賦文這樣說:
        我恭奉天子詔命,帶罪來到長沙任職。曾聽說過屈原啊,是自沉汨羅江而長逝。今天我來到湘江邊上,托江水來敬吊先生的英靈。遭遇紛亂無常的社會,才逼得您自殺失去生命。啊呀,太令人悲傷啦!正趕上那不幸的年代。鸞鳳潛伏隱藏,鴟梟卻自在翱翔。不才之人尊貴顯赫,阿諛奉承之輩得志猖狂;圣賢都不能順隨行事啊,方正的人反屈居下位。世人竟稱卞隨、伯夷貪婪,盜跖、莊蹻廉潔;莫邪寶劍太鈍,鉛刀反而是利刃。唉呀呀!先生您真是太不幸了,平白遭此橫禍!丟棄了周代傳國的無價鼎,反把破瓠當奇貨。駕著疲憊的老牛和跛驢,卻讓駿馬垂著兩耳拉鹽車。好端端的禮帽當鞋墊,這樣的日子怎能長?哎呀,真苦了屈先生,唯您遭受這飛來禍!
    * 蘇軾《賈誼論》與《漢書·賈誼傳》(甲)愚觀賈生之論,如其所言,雖三代何以遠過?得君如漢文,猶且以不用死。然則是天下無堯、舜,終不可有所為耶?仲尼圣人,歷試于天下,茍非大無道之國,皆欲勉強扶持,庶幾一日得行其道。將之荊,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