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昔伍子胥累諫吳王”閱讀答案及翻譯

    【甲】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節選自《武林舊事·觀潮》)

    【乙】
    昔伍子胥諫吳王,忤旨,賜屬鏤劍而死。臨終,其子曰:“懸吾首于南門,以觀越兵來伐吳。以鮧魚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當朝暮乘潮以觀吳之敗。”自是自海門山,潮頭洶涌高數百尺,越錢塘,過漁浦,方漸低小,朝暮再來。其聲震怒,雷奔電激,聞百余里。時有見子胥乘素車白馬在潮頭之中,因立廟以祠焉。
    (節選自《錄異記·異水》)
    【注釋】①伍子胥: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民間尊之為“潮神”。
    9.解釋文中的加點詞
    (1)其遠出海門(      
    (2)昔伍子胥諫吳王(        
    (3)其子曰(      
    10.下列句中的“為”與“海涌銀為郭”中的“為”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此何遽不福乎?            B.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活板
    C.不足外人道也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
    11.用“/”給下面句子斷句(限斷三處)。
    以鮧魚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當朝暮乘潮以觀吳之敗
    1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中的“既望”是指農歷十六日。
    B.“方其遠出海門”和“戒其子日”中的“其”所指不同,前者指潮水,后者指吳王。
    C.甲文作者在描寫大潮涌來時的壯觀時,運用了比喻、夸張的手法,把海潮從遠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狀、顏色、聲勢表現出來。
    D.乙文作者用“怒”形容浙江之潮,目的不僅在于表現浙江之潮的壯觀,也借此隱含了伍子胥的憤怒。
    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
    (2)懸吾首于南門,以觀越兵來伐吳。

    參考答案
    9.(1)當……時
    (2)連續,屢次
    (3)通“誡”告誡
    10.A
    11.以鮧魚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當朝暮乘潮/以觀吳之敗。
    12.B
    13.
    (1)錢塘江潮,是天下雄偉的景象。  
    (2)把我的頭懸掛在南門上,(讓我)來看越國的軍隊來攻打吳國。

    觀潮譯文
    錢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偉的景觀。從(農歷)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壯觀的。當潮水遠遠地從錢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時候,(遠看)幾乎像一條銀白色的線;不久(潮水)越來越近,玉城雪嶺一般的潮水連天涌來,聲音大得像雷霆萬鈞,震撼天地,激揚噴射 ,吞沒天空,沖蕩太陽,氣勢極其雄偉豪壯。楊萬里的詩中說的“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就是指這樣的景象。
    * 【甲】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節選自《武林舊事·觀潮》)【乙】昔伍子胥①累諫 ......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