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寡人之于國也》閱讀練習及答案

    寡人之于國也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sāng)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雞豚狗彘(zhì)之畜(xù),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wàng)(稱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piǎo)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一、在括號內寫出下列句中加點字的通假字。
    1. 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
    2. 無失其時(        )
    3.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
    4.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        )
    二、寫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古義。
    1. 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
    今義:泛指河流        古義:______________
    2. 棄甲曳兵而走 今義:行走  古義:______________
    3. 請以戰喻
    今義:用于希望對方做某事  古義:______________
    4.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今義:經常連用,表示同意、認可  古義:______________
    5.  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今義:保養身體  古義:______________
    6. 王無罪歲 今義:沒有犯罪  古義:______________
    三、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多義詞。
    1. 直
    直不百步耳(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理直氣壯(        )
    系向牛頭充炭直(        )
    直上載公子上坐(        )
    2. 發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        )
    百發百中(        )
    發閭左適戍漁陽(        )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
    3. 以
    申之以孝悌之義(        )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
    斧斤以時入山林(        )
    4. 于
    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
    寡人之于國也(        )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
    而恥學于師(        )
    不拘于時(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活用情況并解釋。
    1. 填然鼓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樹之以桑(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謹庠序之教(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王無罪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然而不王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并翻譯。
    1. 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申之以孝悌之義。(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非我也,歲也。(        )

    參考答案
    一、1. “無”通“毋”;2. “無”通“毋”;3. “頒”通“斑”;4. “涂”通“途”。
    二、1. 專指黃河;2. 跑,文中指逃跑;3. 有“請允許我”的意思;4. “可”是“可以”的意思,“以”是“憑借”的意思;5. 供養活著的人;6. 不要歸咎。
    三、1. 只是、不過/與“曲”相對/公正的,正義的/同“值”,價值、價錢/徑直;2. 打開糧倉/發射/征發/花開;3. 介詞,把/介詞,憑/介詞,按;4. 比/對/在/向/被。
    四、1. 鼓,名詞用作動詞,敲鼓;
    2. 樹,名詞用作動詞,種植;
    3. 衣,名詞用作動詞,穿;
    4. 謹,形容詞用作動詞,指認真從事;
    5. 罪,名詞用作動詞,歸咎、歸罪;
    6. 王,名詞用作動詞,為王,使天下百姓歸順;
    7. 生、死,動詞用作名詞,活著的人,死去的人。

    五、1. 狀語后置句 如果大王您知道這個道理,就不要希望您的民眾比鄰國多了。
    2. 狀語后置句 把孝悌的道理反復講給百姓聽。
    3. 賓語前置句 這樣還不能統一天下而稱王,是不曾有過的事情。
    4. 判斷句 這不是我的過錯,是因為年成不好。
    * 寡人之于國也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 ......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