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文言文《黃耳傳書》原文注釋翻譯

    黃耳傳書
    晉之陸機,畜一犬,曰“黃耳”。機官京師,久無家信,疑有不測。一日,戲語犬曰:“汝能攜書馳取消息否?”犬喜,搖尾。機遂作書,盛以竹筒,系犬頸。犬經驛路,晝夜不息。家人見書,又反書陸機。犬即上路,越嶺翻山,馳往京師。其間千里之遙,人行往返五旬,而犬才二旬余。后犬死,機葬之,名之曰“黃耳冢”。
    (選自《晉書·陸機傳》)
    【文言常識】
    旬。10天為“旬”,或稱“一旬”。上文說“二旬”即20天,“五旬”即50天。所謂“上旬”、“中旬”、“下旬”,是把一個月分為三個階段:前十天為“上旬”,中間十天為“中旬”,后十天為“下旬”。十歲也稱“一旬”,“六旬老人”、“七旬老人”等說法,意為60歲的老人、70歲的老人。
    【文化常識】
    驛路。   驛路又稱驛道。它是我國古代的交通大道,猶如現代的公路——當然路面比現代的公路差多了。在驛路上每隔一段距離——比如或50里,或100里,設一個站頭,叫“驛”。在驛站上備有馬,叫“驛馬”;備有馬車,叫“驛馬”。官府如有緊急公文要傳送,或追捕要犯,送信的或緝拿的可利用驛馬或驛車一站一站調換,迅速前進。
    【譯文】
    晉朝的(詩人)陸機,養了一只(湯宗元種)狗,叫“黃耳”。陸機在京城(洛陽)當官,好久沒(收)到家里(寄來)的信,擔心家發生了什么事。一天,(陸機)開玩笑地對(他的)狗說:“你能帶書信跑(回家鄉)取消息(回來)嗎?”狗很開心,搖擺(它的)尾巴。陸機立即寫了信,裝入竹筒,綁在黃耳的頸上。狗經過專門給馬車通行的道路,日夜不休息(趕路)。家人看到(陸機的)信,又回信給陸機。狗立即上路,(一路上)翻山越嶺,直奔京城。(家鄉和洛陽)之間(相隔)幾千里遠,人走路來回需五十天,而狗(只用了)二十多天。后來狗死了,陸機(在家鄉)埋葬了它,取碑文名為“黃耳冢”。

    注釋:
    黃耳,犬名。書,書信。黃耳為主人往返傳書。后比喻傳遞家信。 亦作“黃犬書”、“黃犬寄書”、“黃犬傳書”。
    黃耳:犬名。
    書:書信。
    官:做官。
    名:命名。
    馳:奔跑。
    反書:回信。反:同“返”,返回。
    息:停止。
    余:多。
    畜:養。
    京師:京城。
    疑:懷疑。
    戲:戲弄。
    語:對……說。
    不測:沒有意料到的(事情)。
    攜:攜帶。
    盛:放。
    系:綁。
    即:馬上,立刻。
    冢:碑墓。
    久:時間長。
    取:取得。
    名之曰:取名為。
    驛:古代通行驛車的大路。


    【成語釋義】
    黃耳,犬名。書,書信。黃耳為主人往返傳書。后比喻傳遞家信。亦作“黃犬書”、“黃犬寄書”、“黃犬傳書”。
    * 黃耳傳書晉之陸機,畜一犬,曰“黃耳”。機官京師,久無家信,疑有不測。一日,戲語犬曰:“汝能攜書馳取消息否?”犬喜,搖尾。機遂作書,盛以竹筒,系犬頸。犬經驛路,晝夜不息。家人見書,又反書陸機。犬即上路,越嶺翻山,馳往京師。其間千里之遙,人行往 ......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