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歐陽修《記舊本韓王后》原文及翻譯

    歐陽修《記舊本韓王后》原文及翻譯

      導語:歐陽修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歐陽修《記舊本韓王后》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予少家漢東,漢東僻陋無學者,吾家又貧無藏書,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干堯輔頗好學。予為兒童時,多游其家,見有弊筐貯故書在壁間,發而視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脫落顛倒無次序,因乞李氏以歸。讀之,見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猶少,未能悉究其義,徒見其浩然無涯,若可愛。

      是時天下學者楊、劉之作,號為時文,能者取科第,擅名聲,以夸榮當世,未嘗有道韓文者。予亦方舉進士,以禮部詩賦為事。年十有七試于州,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韓氏之文復閱之,則喟然嘆曰:學者當至于是而止爾!因怪時人之不道,而顧己亦未暇學,徒時時獨念于予心,以謂方從進士干祿以養親,茍得祿矣,當盡力于斯文,以償其素志。

      后七年,舉進士及第,官于洛陽。而尹師魯之徒皆在,遂相與作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補綴之,求人家所有舊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學者亦漸趨于古,而韓文遂行于世,至于今蓋三十余年矣,學者非韓不學也,可謂盛矣。

      嗚呼!道固有行于遠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貴于今者,非帷世俗好惡之使然,亦其理有當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時,而師法于千萬世。韓氏之文沒而不見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惡之所上下,蓋其久而愈明,不可磨滅。雖蔽于皙而終耀于無窮者,其遒當然也。

      予之始得于韓也,當其沉沒棄虛之時,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時好而取勢利,于是就而學之。則予之所  為者,豈所以急名譽而于勢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巳矣。故予之仕,于進不為喜.退不為懼者,蓋其志先定而所學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剝畫頗精于今世俗本,而脫繆尤多。凡三十年問,聞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復補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書萬卷,獨《昌黎先生集》為舊物也。

      嗚呼!韓氏之文、之道,萬世所共尊,天下所共傳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舊物而尤惜之。

      譯文

      我年幼時家住漢東,漢東地處偏僻閉塞沒有什么求學的人,我家里又貧窮沒有藏書。(只是)州郡南邊有一大戶人家姓李,他的兒子叫李彥輔。我長大成兒童的時候,常常到他家游玩,看見他家墻壁中一只破爛的竹筐里貯藏著一些舊書,我打開它來看,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共六卷,它們已經亂七八糟沒有次序。于是向李氏求取這部書回家,(認真仔細地)閱讀它們。發現該書見解深刻而且雄奇博大,但是,我因年紀還小,不能窮究它的意義,只是看見它浩然無邊,很是可愛。

      這個時候,天下求學的人,以楊憶、劉筠的作品為標準的“時文”,能作好這種文章的人就能科考高中,獲得名聲,并用來夸耀當時,未曾有說起韓愈的文章的。我也是剛剛才考中進士,在禮部以詩賦為職業。十七歲時,參加州試,被有司取消錄取資格。我于是拿出所珍藏的韓愈的文章來重新閱讀,就忍不住喟然長嘆道:“學寫文章的人應當達到這個地步才罷休啊!”就奇怪當時的人不說及韓愈之文,而自己也沒有來得及學習它們,只是時常一個人在心中默念著,認為正好通過考取進士取得俸祿來贍養雙親,如果取得俸祿了,就要盡力于韓愈的這些文章,以便實現自己的夙愿。

      過了七年,我考中進士及第,在洛陽做官。當時,尹師魯這些人都還在,于是我們就一起寫作古文,就拿出所收藏的《昌黎集》來修補連綴它。又向別人家索取所擁有的舊版本來校對審定它。那以后,天下求學的人,也漸漸地趨向于寫作古文,韓愈的文章就流行于世,到今天大概有三十多年了。求學的人非韓愈不學了,可以說是盛事了啊!

      啊!道,本來有流行很遠卻在眼前被限止,也有過去被忽視而在今天被看重的現象。不僅僅是世俗的喜歡或厭惡它讓它這樣的,也有它理當如此的方面。所以,孔子、孟子會惶恐不安于一時,卻成為千世萬代學習效法的師表。韓愈的文章,被埋沒不被人看重達二百年之久,但到今天被普遍重視。這又不止是喜好或厭惡所能決定的,也許是它時間久了意義更顯明,不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消失,雖然暫時被埋沒,但最終會永遠光耀下去,那“道”也是這樣。

      我開始得到韓愈的文章,是在它們被埋沒被廢棄的時候。我本來知道它們不能足夠用來追逐時代所喜好的'以求取權勢和好處,在這時去學習它,我所做的哪里是因為急于追名逐利呢?也只是久已有志于此罷了!所以,我為官,晉進時,我不會為之高興;降退時,我也不會為之懼怕,大概是我的志向先已定下了,而所學習的應該這樣啊。

      《昌黎先生集》本來是從蜀地印行的,文字刻畫比現在流行的版本要精致多了,但脫字錯誤的地方很多。三十年來,只要聽說別人有較好的版本,我一定會求取來校正我收藏的版本。它最后的版本不完整,現在也不再補齊,是重新有所增加的原故。我家里藏書上萬卷,只有《昌黎先生集》是過去的東西。啊,韓愈文章所講的道理,是千秋萬代所一起尊重的,天下人共同傳布且擁有的啊!我對于這本集子,只因為它是舊有的東西而特別珍惜它。

    * 導語:歐陽修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歐陽修《記舊本韓王后》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 予少家漢東,漢東僻陋無學者,吾家又貧無藏書,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干堯輔頗好學 ......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