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公孫丑下》閱讀答案及對比翻譯

    [甲]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選自《孟子·公孫丑下》)
    [乙] 鄒與魯哄①。穆公②問曰:“吾有司③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小救,如之何則可也?”孟子對曰:“兇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干人矣;而君之倉廩④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曾子⑤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選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釋:①哄;斗,交戰。②穆公:鄒國國君。  ③有司:這里指官史。④倉廩(lǐn):糧倉。  ⑤曾子:即曾參,孔子的學生。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1)委而去之    委:                       (2)兵革非不堅利也  兵革: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4)壯者散而之四方者     之:            
    (5)戒之戒之    戒:                       (6)君無尤焉           尤: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壘,天下順之。
    (2)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3、請從上面兩篇短文中各找出一個成語,并說說他們現在的意思。
    甲文:
    乙文:
    4、乙文中孟子的回答充分體現了甲文哪一句話的內涵?
    5、甲文中孟子通過分析得出結論:“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而乙文中的鄒國可以看作是一個有力的反面教材。請你聯系歷史與現實,再找一個正鋤的例子來證明孟子的觀點。(不少于50字)

    參考答案
    1、(1)放棄。                  (2 )泛指武器設備。     (3)限制。
    (4)到,往。              (5)防備,警惕。                   (6)怨恨,歸咎。
    2、(1)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兄弟骨肉也會背叛他;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的人都會歸順他。
    (2)(如果)您能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會親近他們的父母官,愿為父母官犧牲了。
    3、甲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意思是符合道義就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持和幫助;違反正義得到的幫助和支持會很少。若答“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可。
    乙文:出爾反爾。現在的意思是說了不算或說了又變,言行前后矛盾,反復無常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正面李子,即因得道多助而在戰爭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如抗日戰爭,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等。須對“得道多助”,即戰爭取勝的原因進行簡要分析。
    * [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 ......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