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淡達朝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陰淡達朝昏”全詩
出門無所詣,幽齋誰與言。
塵埃群書積,興至時一翻。
呼兒具棗栗,時亦賴芳樽。
老肌畏寒苦,幸此手足溫。
窗間有舊筆,得句時復援。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九月末風雨初寒二首》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月末風雨初寒二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九月末風雨初寒二首
栗冽已戒候,
陰淡達朝昏。
出門無所詣,
幽齋誰與言。
塵埃群書積,
興至時一翻。
呼兒具棗栗,
時亦賴芳樽。
老肌畏寒苦,
幸此手足溫。
窗間有舊筆,
得句時復援。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九月末的風雨初寒的景象,以及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中的心境和感受。詩人感嘆秋天的寒冷已經到來,天空陰沉,晝夜之間沒有明顯的變化。他出門卻沒有特定的目的地,幽居的齋房里也沒有人可以交談。書籍的塵埃堆積如山,但只有在心情高漲的時候才會翻閱。詩人呼喚著孩子,希望他能帶來一些棗和栗子,同時也依賴著美酒來增添些許歡愉。老年的肌膚對寒冷感到畏懼,但幸運的是,詩人的手腳還能保持溫暖。在窗戶旁邊,有一支舊筆,當詩人得到靈感時,會再次拿起它來寫作。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九月末的秋天景象,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對溫暖的渴望。詩人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自身感受,表達了對歲月流轉和生活的思考。他的幽居和孤獨感在詩中得到了體現,同時也透露出對家庭溫暖和人情味的向往。塵埃群書的描寫暗示了詩人對知識和文化的追求,但也反映出他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難以找到真正的樂趣。最后,詩人通過窗間的舊筆,表達了他對寫作和創作的熱愛,以及對詩歌的力量和意義的堅持。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對溫暖的渴望,同時也反映了他對知識和文化的追求,以及對寫作和詩歌的熱愛。
“陰淡達朝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yuè mò fēng yǔ chū hán èr shǒu
九月末風雨初寒二首
lì liè yǐ jiè hòu, yīn dàn dá cháo hūn.
栗冽已戒候,陰淡達朝昏。
chū mén wú suǒ yì, yōu zhāi shuí yǔ yán.
出門無所詣,幽齋誰與言。
chén āi qún shū jī, xìng zhì shí yī fān.
塵埃群書積,興至時一翻。
hū ér jù zǎo lì, shí yì lài fāng zūn.
呼兒具棗栗,時亦賴芳樽。
lǎo jī wèi hán kǔ, xìng cǐ shǒu zú wēn.
老肌畏寒苦,幸此手足溫。
chuāng jiān yǒu jiù bǐ, dé jù shí fù yuán.
窗間有舊筆,得句時復援。
“陰淡達朝昏”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