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甘良未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旨甘良未豐”全詩
長年困道路,驅馬方更遠。
從事常厭煩,歸心自如卷。
旨甘良未豐,安得懷息偃。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放言十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放言十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蟬聲已紓遲,
秋日行晼晚。
長年困道路,
驅馬方更遠。
從事常厭煩,
歸心自如卷。
旨甘良未豐,
安得懷息偃。
詩詞的詩意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賞析:
詩的開篇以"蟬聲已紓遲"作為描寫,蟬鳴聲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減弱,暗示著秋天已經來臨。接著描述了行走的時光,將悠長的秋日歸于晚間,暗示了歲月的流逝。長年困于道路上,表達了詩人在世俗紛擾中長時間的困頓和迷惘。"驅馬方更遠"則表達了詩人在追求理想和追尋真理的過程中,不斷前行,不斷超越自我。
接下來的兩句"從事常厭煩,歸心自如卷",表達了詩人對瑣碎事務的厭煩和對內心歸隱的向往。詩人渴望遠離喧囂,回歸內心的寧靜,自由自在地隨心所欲。最后兩句"旨甘良未豐,安得懷息偃",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志向和追求尚未達到圓滿的懊悔,同時也表達了對安逸、寧靜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詞句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境遇和追求的思考,以及對寧靜退隱生活的向往。通過對時間流逝的描繪和對自我超越的追求,詩人表達了對內心真實自我的追求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同時也映射出了他對社會現實的厭倦和對寧靜生活的渴望。這首詩詞給人以深思和啟迪,是黃庭堅詩歌創作中的一篇佳作。
“旨甘良未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àng yán shí shǒu
放言十首
chán shēng yǐ shū chí, qiū rì xíng wǎn wǎn.
蟬聲已紓遲,秋日行晼晚。
cháng nián kùn dào lù, qū mǎ fāng gèng yuǎn.
長年困道路,驅馬方更遠。
cóng shì cháng yàn fán, guī xīn zì rú juǎn.
從事常厭煩,歸心自如卷。
zhǐ gān liáng wèi fēng, ān dé huái xī yǎn.
旨甘良未豐,安得懷息偃。
“旨甘良未豐”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