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色連山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野色連山碧”全詩
鄒陽仍是客,李廣不封侯。
業已詩中老,何須病始休。
草根螢一點,寂照萬端憂。
分類:
《八月十二日再入都》蘇泂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八月十二日再入都》是蘇泂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野色連山碧,
時光似木流。
鄒陽仍是客,
李廣不封侯。
業已詩中老,
何須病始休。
草根螢一點,
寂照萬端憂。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蘇泂在八月十二日再次進入都城時的心境。詩中通過對自然景色和歷史人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人事變遷的感慨與思考,以及對自身境遇的反思和對生命的思索。
賞析:
詩的開篇以"野色連山碧,時光似木流"來描繪自然景色和時光的流轉。"野色連山碧"形象地表現了大自然的美麗與廣袤,而"時光似木流"則暗示了時光的無情流轉,以及人生短暫的真實性。
接下來,詩中提到了兩位歷史人物,鄒陽和李廣。鄒陽是戰國時期的一個文學家,他以清貧自守而聞名。"鄒陽仍是客"表明作者自比鄒陽,意味著自己仍然是一個身處陌生環境的客人,感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渺小和無依。而"李廣不封侯"則指的是李廣,他是一個拒絕接受榮華富貴的歷史人物,意味著作者不追逐功名利祿,對社會名利持有一種超然的態度。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表達了對自己年老和生命意義的思考。"業已詩中老,何須病始休"表明作者已經老去,但他并不因此而停止創作詩歌,他并不認為自己的年齡是束縛他的原因,仍然熱愛詩歌創作。這句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和對藝術追求的堅持。
最后兩句"草根螢一點,寂照萬端憂"以一種寓意深遠的形象描繪了作者內心的憂傷。"草根螢一點"暗喻自己的渺小和微弱,而"寂照萬端憂"則傳遞出作者內心的孤獨和憂慮,暗示了人生的無常與無奈。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深刻的意象,通過對自然景色、歷史人物和個人經歷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人事變遷的思考和對生命意義的追問。這首詩詞雖然短小,卻富含哲理和情感,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野色連山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ā yuè shí èr rì zài rù dōu
八月十二日再入都
yě sè lián shān bì, shí guāng shì mù liú.
野色連山碧,時光似木流。
zōu yáng réng shì kè, lǐ guǎng bù fēng hóu.
鄒陽仍是客,李廣不封侯。
yè yǐ shī zhōng lǎo, hé xū bìng shǐ xiū.
業已詩中老,何須病始休。
cǎo gēn yíng yì diǎn, jì zhào wàn duān yōu.
草根螢一點,寂照萬端憂。
“野色連山碧”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