衃怎么讀 衃的意思
“衃”字共有1個讀音:
[pēi]

漢字 | 衃 |
---|---|
讀音 |
|
注音 | ㄆㄟ |
部首 | [血] 血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0 部外:4 |
異體字 | 胚 盃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843 |
其它編碼 | 五筆:tlgi|tldh 倉頡:htmf 鄭碼:mlgi 四角:21190 |
筆順編碼 | 3252211324 |
筆順筆畫 | ノ丨フ丨丨一一ノ丨丶 |
筆順名稱 | 撇 豎 橫折 豎 豎 提 橫 撇 豎 點 |
衃字的意思
凝聚的血。
衃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衃
pēi ㄆㄟˉ
◎ 淤血。
衃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衃 pēi
〈名〉
(1) 又名衃血。凝聚成紫黑色的瘀血。凝血 [coagulated blood]
衃,凝血也。從血,不聲。——《說文》
赤如衃血者死。——《素問·六節藏象論》。注:“敗惡凝聚之血色赤黑也。”
(2) 又如:衃血(凝結成赤黑色的敗血)
衃字的辭典解釋
衃ㄆㄟpēi名
赤黑色的瘀血。《說文解字·血部》:「衃,凝血也。」《黃帝內經素問·卷三·五臟生成篇》:「 黑如炱者死,赤如衃者死。」自注:「衃血,謂敗惡凝聚之血,色赤黑也。」
衃ㄈㄡˊfóu名蚍衃:一種似葵的植物。《爾雅·釋草》:「荍,蚍衃。」晉·郭璞·注:「今荊葵也。似葵,紫色。謝氏云:『小草。多華,少葉,葉又翹起。』」
康熙字典解釋
衃【申集下】【血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4畫
《唐韻》芳杯切《集韻》《韻會》鋪枚切,??音壞。《說文》凝血也。《素問》赤如衃血者死。《註》衃血,謂敗惡凝聚之血,色赤黑也。
又《集韻》方鳩切,音哹。義同。
又披尤切,音?。胚胎,未成物之始。或從血作衃。
又《類篇》房尤切,音浮。草名。《詩·陳風》視爾如荍。《疏》荍,一名蚍衃。
又俯九切,音缶。義同。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衃【卷五】【血部】
凝血也。從血不聲。芳桮切
說文解字注
(衃)凝血也。素問赤如衃血者死注。衃血、謂敗惡凝聚之血。色赤黑也。從血。不聲。芳杯切。古音在一部。
衃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衃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