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曲(五首)》 李東陽
西湖三百畝,強半富兒田。
作者簡介(李東陽)

李東陽(1447年-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謚文正,明朝中葉重臣,文學家,書法家,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湖廣長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師(今北京市)。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直內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文章典雅流麗,工篆隸書。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燕對錄》。
《西湖曲(五首)》李東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湖曲(五首)》是明代李東陽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西湖美景和社會現象,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階級分化和貧富差距。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風吹落在平坦的沙地上的稻谷,
霜凝結在別有風情的渚邊蓮花上。
西湖占地三百畝,
其中大部分都是富人的田地。
這首詩詞通過對西湖景色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觀察和感受。風吹落在平沙上的稻谷,是一種自然景象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風的輕柔和稻谷的柔軟。而霜凝結在渚邊蓮花上,則給人一種清冷和靜謐的感覺。通過這些描寫,作者將讀者帶入了寧靜而美麗的西湖之中。
然而,詩中也透露出社會的現實。作者提到西湖占地三百畝,但其中只有一部分屬于普通人的田地,大部分都是富人的田地。這暗示了當時社會的貧富差距和階級分化。富人擁有大片的田地,而普通人只有寥寥幾畝,這種社會現象在詩中得到了反映。這種對社會現實的揭示,使詩詞具有了深刻的詩意和社會批判的意味。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示了西湖的美麗和社會的現實。通過對富貴和貧窮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不公平的思考和對貧困人民的關注。這種對自然和社會的結合,使詩詞更具有思想性和藝術性,值得我們深入品味和賞析。
《西湖曲(五首)》李東陽 拼音讀音參考
xī hú qū wǔ shǒu
西湖曲(五首)
fēng luò píng shā dào, shuāng chuí bié zhǔ lián.
風落平沙稻,霜垂別渚蓮。
xī hú sān bǎi mǔ, qiáng bàn fù ér tián.
西湖三百畝,強半富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