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 陶弼
東籬故事何重疊,醉倒花前是遠孫。
作者簡介(陶弼)
陶弼(1015—1078)宋代詩人。字商翁,永州(今湖南省祁陽縣)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豐元年。,年六十四歲。倜儻知兵,能為詩,有“左詩書,右孫吳”之譽。慶歷中(1045年左右)楊畋討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襲,大破之。以功得朔陽主簿,調朔陽令。兩知邕州,綏輯惠養,善政甚多。進西上閣門使,留知順州。交人襲取桄榔,弼獲間諜,諭以逆順,縱之去,終弼任不敢犯。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改東上閣門使,未拜,卒。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庫總目》傳于世。事跡見《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銘》。
《菊》陶弼 翻譯、賞析和詩意
《菊》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陶弼。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菊》
九月嚴霜殺草根,
獨開黃菊伴金樽。
東籬故事何重疊,
醉倒花前是遠孫。
中文譯文:
九月的嚴寒霜凍殺死了草的根,
孤獨綻放的黃色菊花陪伴著金色的酒杯。
東邊籬笆上的故事疊疊重重,
醉倒在花前的人是我的遠孫。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九月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菊花的喜愛以及對歲月流轉的感慨。
首先,九月的嚴寒霜凍殺死了大部分植物的根部,但黃色的菊花卻孤獨地開放著,與金色的酒杯相伴。這種對菊花的描述,暗示了菊花堅強的生命力和它在秋天中的獨特美麗。作者通過對比草根的死亡和菊花的綻放,表達了對菊花的贊美和敬佩。
其次,詩中提到了東邊籬笆上的故事。籬笆是村莊、農舍之間的分界,也是人們相互之間交流的紐帶。東籬上的故事疊疊重疊,暗示著歲月的流轉,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又會被新的故事所取代,如此循環往復。這里,東籬上的故事象征著流傳的歷史和人生的變遷。
最后,詩的結尾描述了一個人醉倒在花前,是作者的遠孫。這里的遠孫既可以指作者的后代,也可以表示后人。醉倒在花前,意味著陶醉于菊花的美麗和歲月的流轉。這句話傳達了作者對后人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欣賞自然之美,體味人生的變幻和無常。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和對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對菊花的喜愛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它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生命的脆弱與堅韌、歲月的變幻與延續,給人以深思和啟迪。
《菊》陶弼 拼音讀音參考
jú
菊
jiǔ yuè yán shuāng shā cǎo gēn, dú kāi huáng jú bàn jīn zūn.
九月嚴霜殺草根,獨開黃菊伴金樽。
dōng lí gù shì hé chóng dié, zuì dào huā qián shì yuǎn sūn.
東籬故事何重疊,醉倒花前是遠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