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故非的詩詞(2209首)
2
《游褒禪山記》 宋·王安石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
3
《寄歐陽舍人書》 宋·曾鞏
鞏頓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還,蒙賜書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銘。
反復觀誦,感與慚并。
夫銘志之著于世,義近于史,而亦有與史異者。
蓋史之于善惡,無所不書,而銘者,蓋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義之美者,懼后世之不知,則必銘而見之。
4
《答客難》 兩漢·東方朔
客難東方朔曰:“蘇秦、張儀一當萬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澤及后世。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術,慕圣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記,著于竹帛;唇腐齒落,服膺而不可釋,好學樂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為智能海內無雙,則可謂博聞辯智矣。
然悉力盡忠,以事圣帝,曠日持久,積數十年,官不過侍郎,位不過執戟。
意者尚有遺行邪?同胞之徒,無所容居,其故何也?”東方先生喟然長息,仰而應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備。
5
《賈誼論》 宋·蘇軾
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
惜乎!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
古之賢人,皆負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未必皆其時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6
《送天臺陳庭學序》 明·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
然去中州萬里,陸有劍閣棧道之險,水有瞿塘、滟滪之虞。
跨馬行,則篁竹間山高者,累旬日不見其巔際。
臨上而俯視,絕壑萬仞,杳莫測其所窮,肝膽為之悼栗。
7
《宋玉對楚王問》 先秦·宋玉
楚襄王問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宋玉對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
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
其為《陽春》、《白雪》,國中有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 關于故非的詩詞 描寫故非的詩詞 帶有故非的詩詞 包含故非的古詩詞(220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