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張九齡的詩詞(共200首)

    張九齡簡介

    張九齡頭像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121 《奉和圣制過王濬墓》 唐·張九齡

    漢王思鉅鹿,晉將在弘農。
    入蜀舉長算,平吳成大功。
    與渾雖不協,歸皓實為雄。
    孤績淪千載,流名感圣衷。
    萬乘度荒隴,一顧凜生風。
    古節猶不棄,今人爭效忠。

    122 《恩賜樂游園宴應制》 唐·張九齡

    寶筵延厚命,供帳序群公。
    形勝宜春接,威儀建禮同。
    晞陽人似露,解慍物從風。
    朝慶千齡始,年華二月中。
    輝光遍草木,和氣發絲桐。
    歲歲無為化,寧知樂九功。

    123 《奉和圣制經河上公廟》 唐·張九齡

    昔者河邊叟,誰知隱與仙。
    姓名終不識,章句此空傳。
    跡為坐忘晦,言猶強著詮。
    精靈竟何所,祠宇獨依然。
    道在紆宸眷,風行動睿篇。
    從茲化天下,清凈復何先。

    124 《奉和圣制同二相南出雀鼠谷》 唐·張九齡

    設險諸侯地,承平圣主巡。
    東君朝二月,南旆擁三辰。
    寒出重關盡,年隨行漏新。
    瑞云叢捧日,芳樹曲迎春。
    舞詠先馳道,恩華及從臣。
    汾川花鳥意,并奉屬車塵。

    125 《奉和圣制南郊禮畢酺宴》 唐·張九齡

    配天昭圣業,率土慶輝光。
    春發三條路,酺開百戲場。
    流恩均庶品,縱觀聚康莊。
    妙舞來平樂,新聲出建章。

    126 《奉和圣制龍池篇》 唐·張九齡

    天啟神龍生碧泉,泉水靈源浸迤延。
    飛龍已向珠潭出,積水仍將銀漢連。
    岸傍花柳看勝畫,浦上樓臺問是仙。
    我后元符從此得,方為萬歲壽圖川。

    127 《奉和圣制早發三鄉山行》 唐·張九齡

    羽衛森森西向秦,山川歷歷在清晨。
    晴云稍卷寒巖樹,宿雨能銷御路塵。
    圣德由來合天道,靈符即此應時巡。
    遺賢一一皆羈致,猶欲高深訪隱淪。

    憂國憂民

    128 《眉州康司馬挽歌詞》 唐·張九齡

    家受專門學,人稱入室賢。
    劉楨徒有氣,管輅獨無年。
    謫去長沙國,魂歸京兆阡。
    從茲匣中劍,埋沒罷沖天。

    129 《故滎陽君蘇氏挽歌詞三首》 唐·張九齡

    門緒公侯列,嬪風詩禮行。
    松蘿方有寄,桃李忽無成。
    劍去雙龍別,雛哀九鳳鳴。
    何言嶧山樹,還似半心生。

    130 《故徐州刺史贈吏部侍郎蘇公挽歌詞三首》 唐·張九齡

    韋玄方繼相,荀爽復齊名。
    在貴兼天爵,能賢出世卿。
    學聞金馬詔,神見玉人清。
    藏壑今如此,為山遂不成。

    131 《故刑部李尚書挽詞三首》 唐·張九齡

    仙宗出趙北,相業起山東。
    明德嘗為禮,嘉謀屢作忠。
    論經白虎殿,獻賦甘泉宮。
    與善今何在,蒼生望已空。

    132 《庭梅詠》 唐·張九齡

    芳意何能早,孤榮亦自危。
    更憐花蒂弱,不受歲寒移。
    朝雪那相妒,陰風已屢吹。
    馨香雖尚爾,飄蕩復誰知。

    133 《戲題春意》 唐·張九齡

    一作江南守,江林三四春。
    相鳴不及鳥,相樂喜關人。
    日守朱絲直,年催華發新。
    淮陽只有臥,持此度芳辰。

    134 《故刑部李尚書荊谷山集會》 唐·張九齡

    嘗聞繼老聃,身退道彌耽。
    結宇倚青壁,疏泉噴碧潭。
    苔石隨人古,煙花寄酒酣。
    山光紛向夕,歸興杜城南。

    135 《旅宿淮陽亭口號(一作宋之問詩)》 唐·張九齡

    日暮荒亭上,悠悠旅思多。
    故鄉臨桂水,今夜渺星河。
    暗草霜華發,空亭雁影過。
    興來誰與晤,勞者自為歌。

    136 《使至廣州》 唐·張九齡

    昔年嘗不調,茲地亦邅回。
    本謂雙鳧少,何知駟馬來。
    人非漢使橐,郡是越王臺。
    去去雖殊事,山川長在哉。

    137 《赴使瀧峽》 唐·張九齡

    溪路日幽深,寒空入兩嶔。
    霜清百丈水,風落萬重林。
    夕鳥聯歸翼,秋猿斷去心。
    別離多遠思,況乃歲方陰。

    138 《初入湘中有喜》 唐·張九齡

    征鞍窮郢路,歸棹入湘流。
    望鳥唯貪疾,聞猿亦罷愁。
    兩邊楓作岸,數處橘為洲。
    卻記從來意,翻疑夢里游。

    139 《自湘水南行》 唐·張九齡

    落日催行舫,逶迤洲渚間。
    雖云有物役,乘此更休閑。
    暝色生前浦,清暉發近山。
    中流澹容與,唯愛鳥飛還。

    140 《將至岳陽有懷趙二》 唐·張九齡

    湘岸多深林,青冥晝結陰。
    獨無謝客賞,況復賈生心。
    草色雖云發,天光或未臨。
    江潭非所遇,為爾白頭吟。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