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蠙的詩詞(共102首)
[約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哀帝天復初前后在世。生而穎秀,幼能為詩登單于臺,有“白日地中出,黃河天上來”名,由是知名。家貧累下第,留滯長安。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間,與許棠、張喬、鄭谷等合稱“咸通十哲”。授校書郎,調櫟陽尉,遷犀浦令。五建建蜀國,拜膳部員外郎。后為金堂令。
62
《贈聞一上人》 唐·張蠙
見面雖年少,聞名似白頭。
玄談窮釋旨,清思掩詩流。
果落痕生砌,松高影上樓。
壇場在三殿,應召入焚修。
63
《贈棲白大師》 唐·張蠙
剃發得時名,僧應別應星。
偶題皆有詔,閑論便成經。
掃葉寒燒鼎,融冰曉注瓶。
長因內齋出,多客叩禪扃。
64
《經荒驛》 唐·張蠙
古驛成幽境,云蘿隔四鄰。
夜燈移宿鳥,秋雨禁行人。
廢巷荊叢合,荒庭虎跡新。
昔年經此地,終日是紅塵。
65
《朔方書事》 唐·張蠙
秋盡角聲苦,逢人唯荷戈。
城池向隴少,岐路出關多。
雁遠行垂地,烽高影入河。
仍聞黑山寇,又覓漢家和。
66
《邊將二首》 唐·張蠙
歷戰燕然北,功高劍有威。
聞名外國懼,輕命故人稀。
角怨星芒動,塵愁日色微。
從為漢都護,未得脫征衣。
思鄉
67
《塞下曲》 唐·張蠙
邊事多更變,天心亦為憂。
胡兵來作寇,漢將也封侯。
夜燒沖星赤,寒塵翳日愁。
無門展微略,空上望西樓。
68
《送人歸南中》 唐·張蠙
有家誰不別,經亂獨難尋。
遠路波濤惡,窮荒雨霧深。
燒驚山象出,雷觸海鰲沉。
為問南遷客,何人在瘴林。
70
《鄭轂補闕山松》 唐·張蠙
心將積雪欺,根與白云離。
遠寄僧猶憶,高看鶴未知。
影交新長葉,皴匝舊生枝。
多少同時種,深山不得移。
71
《叢葦》 唐·張蠙
叢叢寒水邊,曾折打魚船。
忽與亭臺近,翻嫌島嶼偏。
花明無月夜,聲急正秋天。
遙憶巴陵渡,殘陽一望煙。
72
《題紫閣院》 唐·張蠙
上方人海外,苔徑上千層。
洞壑有靈藥,房廊無老僧。
古巖雕素像,喬木掛寒燈。
每到思修隱,將回苦不能。
73
《宿山寺》 唐·張蠙
中峰半夜起,忽覺有青冥。
此界自生雨,上方猶有星。
樓高鐘尚遠,殿古像多靈。
好是潺湲水,房房伴誦經。
75
《宿山驛》 唐·張蠙
驛在千峰里,寒宵獨此身。
古墳時見火,荒壁悄無鄰。
月白翻驚鳥,云閑欲就人。
只應明日鬢,更與老相親。
76
《過山家》 唐·張蠙
避暑得探幽,忘言遂久留。
云深窗失曙,松合徑先秋。
響谷傳人語,鳴泉洗客愁。
家山不在此,至此可歸休。
78
《送友人及第歸》 唐·張蠙
家林滄海東,未曉日先紅。
作貢諸蕃別,登科幾國同。
遠聲魚呷浪,層氣蜃迎風。
鄉俗稀攀桂,爭來問月宮。
80
《哭建州李員外》 唐·張蠙
詩名不易出,名出又何為。
捷到重科早,官終一郡卑。
素風無后嗣,遺跡有生祠。
自罷羊公市,溪猿哭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