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長于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傳世。
臺省留身凡幾歲,江湖得郡喜今行。臥聽曉鼓朝眠穩,行入淮流鄉味生。細雨滿村莼菜長,高風吹旆彩船獰。到家應有壺觴勞,倚賴比鄰不畏卿
十年曾作犍為令,四脈嘗聞愍俗詩。共嘆才高堪御史,果能忠諫致戎麾。會稽特欲榮翁子,馮翊猶將試望之。船系河堤無幾日,南公應已怪來遲。
五月之旦茲何辰,有女強死無由伸。嗟予為父亦不武,使汝孤冢埋冤魂。死生壽夭固無定,我豈以此輒怨人。當時此事最驚眾,行道聞者皆醉辛。
舟行道里日夜殊,佳士恨不久與俱。峽山行盡見平楚,舍舡登岸身無虞。念君治所自有處,不復放縱如吾徒。憶昨相見巴子國,謁我江上顏何娛。
系舟長堤下,日夕事南征。往意紛何速,空嚴幽自明。使君憐遠客,高會有馀情。酌酒何能飲,去鄉懷獨驚。山川隨望闊,氣候帶霜清。佳境日已去,何時休遠行。
少年喜奇跡,落拓鞍馬間。縱目視天下,愛此宇宙寬。山川看不厭,浩然遂忘還。岷峨最先見,晴光厭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