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趙嘏的詩詞(共388首)

    趙嘏簡介

    趙嘏頭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161 《過噴玉泉》 唐·趙嘏

    平生半為山淹留,馬上欲去還回頭。
    兩京塵路一雙鬢,不見玉泉千萬秋。

    162 《李侍御歸炭谷山居,同宿華嚴寺》 唐·趙嘏

    家在青山近玉京,日云紅樹滿歸程。
    相逢一宿最高寺,半夜翠微泉落聲。

    163 《沙溪館(一作仙娥驛)》 唐·趙嘏

    翠濕衣襟山滿樓,竹間溪水繞床流。
    行人莫羨郵亭吏,生向此中今白頭。

    164 《題僧壁》 唐·趙嘏

    曉望疏林露滿巾,碧山秋寺屬閑人。
    溪頭盡日看紅葉,卻笑高僧衣有塵。

    165 《贈解頭賈嵩》 唐·趙嘏

    賈生名跡忽無倫,十月長安看盡春。
    顧我先鳴還自笑,空沾一第是何人。

    166 《贈館驛劉巡官》 唐·趙嘏

    云別青山馬踏塵,負才難覓作閑人。
    莫言館驛無公事,詩酒能消一半春。

    167 《同州南亭陪劉侍郎送劉先輩》 唐·趙嘏

    處處云隨晚望開,洞庭秋水管弦來。
    謝公待醉消離恨,莫惜臨川酒一杯。

    168 《寄梁佾兄弟》 唐·趙嘏

    桃李春多翠影重,竹樓當月夜無風。
    荀家兄弟來還去,獨倚欄干花露中。

    169 《山中寄盧簡求》 唐·趙嘏

    竹西池上有花開,日日幽吟看又回。
    心憶郡中蕭記室,何時暫別醉鄉來。

    170 《別牛郎中門館》 唐·趙嘏

    整襟收淚別朱門,自料難酬顧念恩。
    招得片魂騎匹馬,西風斜日入秋原。

    171 《婺州宴上留別(一作婺州宴留上蕭員外)》 唐·趙嘏

    雙溪樓影向云橫,歌舞高臺晚更清。
    獨自下樓騎瘦馬,搖鞭重入亂蟬聲。

    172 《送韋中丞》 唐·趙嘏

    二年恩意是春輝,清凈胸襟似者希。
    泣盡楚人多少淚,滿船唯載酒西歸。

    173 《落第寄沈詢》 唐·趙嘏

    穿楊力盡獨無功,華發相期一夜中。
    別到江頭舊吟處,為將雙淚問春風。

    174 《入藍關》 唐·趙嘏

    微煙已辨秦中樹,遠夢更依江上臺。
    看落晚花還悵望,鯉魚時節入關來。

    詠物寫山

    175 《發青山》 唐·趙嘏

    鳧鹥聲暖野塘春,鞍馬嘶風驛路塵。
    一宿青山又前去,古來難得是閑人。

    詠史寫景抒情懷才不遇

    176 《和杜侍郎題禪智寺南樓》 唐·趙嘏

    樓畔花枝拂檻紅,露天香動滿簾風。
    誰知野寺遺鈿處,盡在相如春思中。

    戰爭抒情喜悅

    177 《別李譜》 唐·趙嘏

    尊前路映暮塵紅,池上琴橫醉席風。
    今日別君如別鶴,聲容長在楚弦中。

    178 《宿僧舍》 唐·趙嘏

    高僧夜滴芙蓉漏,遠客窗含楊柳風。
    何處相逢話心地,月明身在磬聲中。

    179 《送李給事(一作蕭俛相公歸山)》 唐·趙嘏

    眼前軒冕是鴻毛,天上人間漫自勞。
    脫卻朝衣獨歸去,青云不及白云高。

    180 《遣興二首》 唐·趙嘏

    溪花入夏漸稀疏,雨氣如秋麥熟初。
    終日苦吟人不會,海邊兄弟久無書。
    讀徹殘書弄水回,暮天何處笛聲哀。
    花前獨立無人會,依舊去年雙燕來。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