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開頭的著名詩句
雪開頭的著名詩句
冬天是心靈的`年輪。冬天,雖然十分寒冷,但是它有著無可比擬的溫馨和希望。
雪開頭的著名詩句1
漫蹤江野,蝶舞飛揚一片白。
寒波踏歌,浪舒瀟灑一江止。
雪樹銀花,燃燒紅唇一瓣怒。
江山多嬌,嵌綴冬月一輪俏。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千里黃云白日,北風吹雁雪紛紛。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寒川消積雪,凍浦漸通流。
都城十日雪,庭戶皓已盈 。
大雪紛紛何所有,明月與我何相見。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
夜深知雪驟,時聞折竹聲 。
云橫秦嶺千秋雪,雪擁藍關馬不前 。
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雪驚筍欲抽芽。
三巴春霽雪初消,百折千回向東去 。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晉·謝道蘊《詠雪聯句》 ;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唐·韓愈《春雪》 ;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宋·呂本中《踏莎行》 。
雪開頭的著名詩句2
1.雪嶺金河獨向東,吳山楚澤意無窮。 —— 清江《送婆羅門》
2.其中豪貴家,搗椒泥四壁。 —— 張孜《雪詩》
3.千門九陌花如雪,飛過宮墻兩自知。 —— 溫庭筠《題柳》
4.山頭堆白雪,風里卷黃沙。 —— 楊守禮《三月巡邊曉發夏城》
5.俯瞰黃河小,高懸白雪清。 —— 胡秉正《詠賀蘭山》
6.萬壑千巖樓外雪,瓊作樹,玉為欄。 —— 辛棄疾《江神子·送元濟之歸豫章》
7.祅知染紅著手,膠梳黏發。 —— 周邦彥《三部樂·商調梅雪》
8.黃菊散芳叢,清泉凝白雪。 —— 德隱《新秋晚眺》
9.中庭寒盡雪微銷。 —— 吳文英《浣溪沙·琴川慧日寺蠟梅》
10.雪后每常同席臥,花時未省兩山居。 —— 王建《寄舊山僧》
11.六花時時飄,集我車上氈。 —— 陸文圭《宿遷道中遇雪》
12.我輩登臨,殘山送暝,遠江延醉。 —— 鄧廷楨《水龍吟·雪中登大觀亭》
13.惜別浮橋駐馬時,舉頭試望南山嶺。 —— 李頎《少室雪晴送王寧》
14.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5.只應是,金笳暗拍,一樣淚沾衣。 —— 納蘭性德《滿庭芳·堠雪翻鴉》
16.醉唱玉塵飛,困融香汗滴。 —— 張孜《雪詩》
17.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 呂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18.料淺雪、黃昏驛路,飛香遺凍草。 —— 吳文英《花犯·謝黃復庵除夜寄古梅枝》
19.薊上酒樓喧鼓吹,帝城車馬走駢闐。 —— 華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20.雪晴天氣,松腰玉瘦,泉眼冰寒。 —— 張可久《人月圓·雪中游虎丘》
21.迢迢五原關,朔雪亂邊花。 —— 李白《千里思》
22.傍夜船回,惜春門掩,一鏡香塵。 —— 吳文英《柳梢青·與龜翁登研意觀雪...》
23.醉爛漫、梅花翠云。 —— 吳文英《柳梢青·與龜翁登研意觀雪...》
24.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 毛澤東《沁園春·雪》
25.收盡盈盈舞絮飄,點點輕鷗咒。 —— 董以寧《卜算子·雪江晴月》
26.明月淡飛瓊,陰云薄中酒。 —— 董以寧《卜算子·雪江晴月》
27.念如今、此意誰同。 —— 汪莘《行香子·臘八日與洪仲簡溪...》
28.釣卷愁絲,冷浮虹氣海空明。 —— 吳文英《丑奴兒慢·麓翁飛翼樓觀雪》
29.夜窗雪陣,曉枕云峰。 —— 汪莘《行香子·臘八日與洪仲簡溪...》
30.一天風露,杏花如雪。 —— 范成大《秦樓月·樓陰缺》
31.登樓眺遠,見賀蘭,萬仞雪峰如畫。 —— 朱栴《念奴嬌·雪霽夜月中登樓望...》
32.還又跨、玉龍歸去,萬花搖落。 —— 辛棄疾《滿江紅·和范先之雪》
33.嘆紛紛蠻觸,回首成非。 —— 納蘭性德《滿庭芳·堠雪翻鴉》
34.恨春去、不與人期,弄夜色、空馀滿地梨花雪。 —— 周邦彥《浪淘沙慢·曉陰重》
3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 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36.溪云壓帽兼愁重,風雪吹衣著鬢斑。 —— 王守仁《諸門人送至龍里道中二首》
37.雪路侵溪轉,花宮映岳看。 —— 清江《送贊律師歸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