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未是秋光奇艷,看十五十六--楊萬里《好事近》翻譯賞析

    未是秋光奇艷,看十五十六。
         [譯文]    可這還不是最美的月色,最美的月色,要到十五、十六日才能領略獲得。
         [出自]    南宋  楊萬里   《好事近》

    好事近
    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望月作

    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谷。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

    【注釋】【詞牌解釋】:好事近,“近”是詞的種類之一,屬一套大曲中的一個曲調。自詞和音樂分離,此字只是某個詞牌名稱的組成部分,已無實際意義。《詞譜》以北宋宋祁詞為正體。仄韻,四十五字,上片四句,二十二字;下片四句,二十三字。上下片各兩仄韻。此調前人習慣用入聲韻。兩結句都用一字豆句式。
        此調又名《釣魚船》、《翠圓枝》、《倚秋千》等。
             ①誠齋:楊萬里自名在江西吉水的書室。
             ②萬花川谷:在楊萬里的“誠齋”不遠處,乃楊萬里自名的花圃。
             ③庭:庭院。
             ④修竹:竹長且直,很青翠整齊,叫修竹。
             ⑤未是:還不是。
       譯文1:
              月兒還沒有照到我的書齋,只把清光灑遍萬花川谷。不是誠齋那兒沒有月光,只因為隔著滿院斑斕的翠竹。
            今天才是十三日夜晚,月色皎潔,晶瑩如玉。現在還不是中秋月朗的時候,要觀賞明月,請等到十五、十六。
    譯文2:
     明月不到誠齋  先灑落在萬花川谷。
     不是這誠齋 夜窗讀書時  沒有月光如水的洗沐
     只因為月光
    疏疏密密隔在
    一庭疏枝橫斜的翠竹。

    今夜才是十三.
    月色已瑩瑩如玉
    可這中天秋月
    還不是——
    最圓潤,最潔素,
    要看明月最美
    待到那十六、十五。

    賞析:
    這是一首詠月詞,不過直接寫月亮的只有“月色已如玉”一句。月的形和神,是用比較法。
    襯托月亮,最常見的辦法是去寫云彩,常語說:“烘云托月”。楊萬里拋開這一陳腐的路子不走,采用了純新的方式。上闋以谷、齋、竹作陪襯。誠齋是作者的書齋名,萬花川谷是作者的花園名。“月未到誠齋”,自然不無遺憾;但“先到萬花川谷”,倒也令人欣喜,因為這同樣是詞人的天下。況且也不必為誠齋而惋惜,因為“不是誠齋無月,隔一庭修竹”,月照幽篁,應該又是一種韻味。這半闋中,同是月光,在萬花川谷的當是朗照,在“一庭修竹”的當是疏散,在誠齋的又當是濃陰下的幽明。同樣的月色竟有這許多情意,明暗層次又是這樣分明,難怪上片無一字直接寫月,卻叫人處處感得到月的媚態。上闋是以物托月,下闋則以月自托。詞中說:今天才是十三,月色已如美玉,若到秋光奇艷的十五十六,它定然更不尋常!這里明顯地在用十三之月襯托十五、十六之月,然而此篇的作意是詠寫當夜月色,所以句中又含有用十五、十六的滿月襯托十三月色的意思:現實的月同遙想的月兩相輝映,各各更見其妙了。
    楊萬里寫詩,最講“活法”,“透脫”。他在《頤庵詩稿序》中說:“……嘗食夫飴與荼乎?人孰不飴之嗜也?初而甘,卒而酸。至于荼也,人病其苦也;然苦未既,而不勝其甘。——詩亦如是而已矣。”他認為詩不能像糖:一放進嘴,就知道它是甜的,吃到最后,卻變成酸的;詩應當像荼(古茶字)經過品嘗才讓人感知到它的甜味。讀者讀這首詠月詞,初時只看見全篇僅有一句寫月,還是用的“如玉”這個相當陳舊的比喻,讀來很可能有幾分掃興,——這正是在“病其苦”。可是只要讀者細心品嘗下去,那么灑在綠葉紅花上的月光,伴和著挺拔修竹上的月色,在月的陰影中的誠齋,此夜的月,十五十六的月,便都會成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月光圖。這些圖全都經得起人們的反復吟味,因而全篇也就有咀嚼無滓、久而知味的藝術效果。再說作者使用的又是白描手法,用這種引而不發的方式啟人想象,其表達力往往可以超過一切言詞。比如,詞中說“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艷,看十五十六”。十五十六的月色自然好極了。但如何好法呢?不論讀者想出多么優美的字眼來形容它,其他讀者仍然可能想象到更美十倍的境地中去。——凡此種種,又是此篇“苦未既,而不勝其甘”的地方。這首詞的超脫處還不在于此。讀者如果繼續品嘗,還可以發現作者是在寫月,但又不全在寫月,更重要的,他是在借月寫人。不然就不好理解在月光朗照之下可寫之物很多而作者偏要寫他的園、他的竹、他的齋的原因。應當說,這些環境既是作者生活情趣的表現,也是他精神世界的窗口。花的芬芳,竹的正直,還有書齋所象征的博學,以及用來作比喻的玉的堅和潔都透露出一種高貴而雅潔的審美趣味,而清寒如玉的月光也就寓蘊了更豐富的人格象征意義。當然,這一些也都是要欣賞者通過咀嚼而慢慢品味才能獲得的。




    * 未是秋光奇艷,看十五十六。????[譯文]???可這還不是最美的月色,最美的月色,要到十五、十六日才能領略獲得。????[出自]???南宋?楊萬里??《好事近》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望月作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谷。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 ......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