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句賞析
古詩句賞析
小兒垂釣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賞析】這首七絕寫小兒垂釣別有情趣。稚子,小孩也。蓬頭寫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頑皮,天真可愛。在垂釣時,側坐姿態,草映其身,行為情景,如在目前。前兩句敘述、描寫,從外形著筆,是實寫。當路人問道,稚子害怕應答驚魚,從老遠招手而不回答。這是從心理方面來刻劃小孩,有心計,有韜略,機警聰明。后兩句詩側重神態來寫。全詩從形神兩方面刻劃了垂釣小兒栩栩如生形象,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喜韓少府見訪胡令能
忽聞梅福來相訪,笑著荷衣出草堂。
兒童不慣見車馬,走入蘆花深處藏。
【賞析】這是一首寫迎接訪者時心情的七絕,詩的生活氣息很濃。題目中的喜字就透出了作者當時的欣喜心情,是全詩的文眼,為全詩定了基調。 詩的第一句,從忽聞寫起,一個忽字寫出了事情的突然,也寫出了出乎意料的驚喜;第二句從情態、動作寫,笑扣題目的喜字,穿衣迎接動作,透著一股樂不可支的心情。這兩句詩從正面寫見訪情景。后兩句寫孩子們見官員車馬而跑入蘆葦叢中藏匿起的情景,一方面寫出了平民家庭的孩子們沒見過世面,膽小靦腆;一方面也寫了當時的官員們的威勢在孩子們心里的.影響;再一方面也寫出了詩人雖地位低下但有官員來訪的欣喜心情,同時并寫出了詩人在當時的聲望和影響。兒童不慣見車馬,走入蘆花深處藏。這兩句詩從側面來寫見訪,委婉含蓄,而且最富于生活氣息。
觀鄭州崔郎中諸妓繡樣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嬌,爭拈小筆上床描。
繡成安向春園里,引得黃鶯下柳條。
【賞析】這首七絕又名《詠繡障》,寫婦女繡品巧奪天工。前兩句寫諸婦女繡花時的情景,她們坐在堂前凳上拈筆繡描,花蕊鮮艷,栩栩如生;當日暮降臨,背景漸暗,所繡花品更加奪目。后兩句通過想象、襯托從側面生動含蓄地寫所繡的巧奪天工。如果把這些繡花放到春天的花園里,就會把柳樹上的黃鶯吸引下來。不似春花勝似春花。用語巧妙,生動形象;詩的造詣工深,可見一斑。
王昭君胡令能
胡風似劍鎪人骨,漢月如鉤釣胃腸。
魂夢不知身在路,夜來猶自到昭陽。
【賞析】開頭兩句對偶寫出王昭君來到漠北的感受和心理:胡風似劍鏤人骨,是寫環境,是寫感受,也是寫王昭君來到異地他鄉的心情;漢月如鉤釣胃腸也用比的手法寫王昭君對長安的思念,對故鄉的撕心裂肺的懷想。第三句魂夢不知身在路就直接點出身在漠北路上,魂夢卻在故鄉;第四句夜來猶自到昭陽承著三句進一步寫夜夜夢回長安,夢回昭陽宮,從而表達了王昭君的強烈愛家鄉愛長安愛故國的思想。這是一首詩人借詠王昭君而表達愛國思想的詩。藝術上用比借代雖顯露而不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