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的意思及全詩翻譯賞析

    “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的詩意:漫漫的秋夜多么漫長,烈烈的北風吹來正涼。 此詩寫游子,一開始即將主人公置于凄涼寂寞的漫漫秋夜:“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這種凄涼的深秋長夜,最容易引起飄泊異鄉的游子的滿腹憂愁和對家鄉和親人的深切思念。

    出自曹丕《雜詩二首》(其一)
    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
    展轉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漢回西流,三五正縱橫。
    草蟲鳴何悲,孤雁獨南翔。
    郁郁多悲思,綿綿思故鄉。
    愿飛安得翼,欲濟河無梁。
    向風長嘆息,斷絕我中腸。

    參考譯文
    漫漫的秋夜多么漫長,烈烈的北風吹來正涼。
    躺在床上輾轉不能睡,披衣而起徘徊在前堂。
    徘徊不覺得時間已久,白露漸漸浸濕我衣裳。
    俯視池中清水起微波,仰看空中皎皎明月光。
    銀河轉西流向正西方,心星噣星排列成從橫。
    草蟲的叫聲多么可悲,鴻雁孤獨地向南飛翔。
    內心悶悶不樂憂愁多,連續不斷地思念故鄉。
    想要高飛何處得雙翅,想要渡河河上無橋梁。
    面對來風長長地嘆息,憂思不盡斷我腹中腸。

    賞析
    這首詩以寫景為主,言外有無窮的悲涼,遠不止于游子對故鄉的思念,詩句間流淌著建安時代特有的悲愴,是一個時代士人生存境遇的特寫,是士人在社會動亂中的切身體悟。
    “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開篇詩人就把游子放在漫長的秋夜,凄涼的北風中,凸顯出游子的凄涼悲苦背景。為游子“輾轉不能寐”而“披衣起彷徨”做了環境氛圍的渲染。游子彷徨什么呢?感傷生不逢時,感傷國家亂離,感傷有家難回。在無盡的痛苦的徘徊中,他“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他久久地不能入睡,徘徊在曠野里遙望家鄉山高路遙,無奈中只好“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他這樣地來回漫步一直到“天漢回西流,三五正從橫”的四更天。“三五正從橫”是指心星和噣星正排列在天邊,“三”指心星,“五”指噣星。三星五噣出現在西天是四更天。“草蟲鳴何悲,孤雁獨南飛”在寂靜的夜空中,草蟲凄厲地一聲聲慘叫著,失群的大雁孤獨地從頭頂上飛過,更加劇了游子的凄涼。此情此景怎能不叫人“郁郁多悲思,綿綿思故鄉”呢?可是面對離亂,面對戰爭,怎么可能回到故鄉呢?“愿飛安的翼,欲濟河無梁。”游子自恨沒有翅膀高飛,無法度過萬水千山的重重阻隔,這阻隔固然有天險,更多的是人為的無奈。無奈中游子只能在“向風悲嘆息,”中,傷心地“斷絕我中腸。”
    這首詩把游子放在漫長的秋夜,凄厲的北風中描寫,為游子抒發思鄉之情做了背景鋪墊。然后又在蒼白的月色中,天漢轉西的四更天,以深秋深夜寧靜中凸現出游子月下的孤獨孑影,空曠的寂寞。由此我們不但看到游子月下潦倒的身影,頹廢的神情,而且還在視覺的凄涼中加上了聽覺上的悲鳴,草叢里看不見的蟲子不斷地悲切地鳴叫著,失群的孤雁的黑影突然凄厲的鳴叫著從天空飛過,這使人心悸而栗的悲鳴聲不也是游子的內心寫照嗎?這里雖寫景,但景中情長,意境描寫深遠獨絕,清新無比。
    * “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的詩意:漫漫的秋夜多么漫長,烈烈的北風吹來正涼。此詩寫游子,一開始即將主人公置于凄涼寂寞的漫漫秋夜:“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這種凄涼的深秋長夜,最容易引起飄泊異鄉的游子的滿腹憂愁和對家鄉和親人的深切思念。出自 ......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