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詩句鑒賞
這是中國宋代詩人蘇軾在其著名的詞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的開篇兩句。
全詩如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作注重抒情,哲理深遠,語言輝煌,想象豐富,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瑰寶。以下是這兩句古詩的鑒賞:
1. 意境浪漫:詩人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為開篇,以明月和把酒詢問的方式營造了一種飄渺、超脫的浪漫氛圍。這兩句話既表達出詩人對宇宙天文的好奇和探詢,又透露出背后所蘊含的感慨與哲思。
2. 人生哲理:詩句不僅是對自然現象的描寫,也隱喻了人生的無常和緣分的難測。如月亮的盈缺無常,人生的聚散離合,天上的時間與地上的時間流轉的不同等。
3. 藝術手法:蘇軾在這首詞中運用了虛與實的對比手法,將“明月幾時有”這樣的抽象感慨與具體的“把酒問青天”相結合,既展示了詩人的宏大思考,也營造了一個具體的情境。
4. 音韻美:從音律上來看,“明月”與“青天”的平仄搭配,給人一種和諧優美的韻律感;詞語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充滿音樂美感。
5. 寓意深刻:詩人通過這兩句詩,不僅傳達了對個人命運的感慨,也表達了人與宇宙、人與自然的關系,從一個微觀的個人角度折射出宏觀的哲理,體現了文人對天地間規律的感悟和對生活真諦的追尋。
總而言之,蘇軾通過這兩句詩,巧妙地融合了抒情與哲思,以及自然美與藝術美,使之成為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 這是中國宋代詩人蘇軾在其著名的詞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的開篇兩句。全詩如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