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陸游《夜游宮》賞析

    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譯文]    少年志大曾默許,日后封侯在萬里。誰料到,兩鬢已花白,壯志依然心不死。
          [出自]     陸游   

    《夜游宮》
    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
    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
    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注釋】
       ①記夢: 記錄夢境. 師伯渾, 詞人的朋友.
       ②雪曉句: 大雪飄飛的清早笳聲亂起. 笳, 古管樂器名.
       ③想關河: 想必這樣的邊關河防.
       ④雁門, 雁門關, 在今山西省代縣西北.
       ⑤青海際: 青海湖邊.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⑥睡覺: 睡醒.
      ⑦漏聲斷: 漏聲盡. 指夜深.
       ⑧自許句: 自己許下諾言在萬里疆場為國殺敵建功立業.
       ⑨殘: 此指頭發脫落稀疏, 意即年老.
       
    譯文    
           下雪的清晨,四面傳來凄清的胡笳聲,我們這時踏上征程。夢境之中,不知道身在何地?只見精銳的騎兵,好似一股洪流悄然疾進。推想這關河,應在雁門關西,青海湖邊。
           夢醒后,只見寒燈瑩瑩,漏聲斷絕,月光無聲地斜照在窗戶紙上。曾經期望立功異域,封侯萬里。有誰了解呢?自己已經兩鬢斑白,但報國建功之心并未泯滅。



    賞析:
    上片寫的是夢境。一開頭就渲染了一幅有聲有色的關塞風光畫面:雪、笳、鐵騎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聲亂起和如水奔瀉的動態中寫,有力地把讀者吸引到作者的詞境里來。讓讀者一下子把聯想融于作者的描繪之中。中間突出一句點明這是夢游所在。先說是迷離惝恍的夢,不知道這是什么地方;然后才又進一步引出聯想——是在夢中的聯想;這樣的關河,必然是雁門、青海一帶了。這里,是單舉兩個地方以代表廣闊的西北領土。但是,這樣蒼莽雄偉的關河如今落在誰的手里呢?那就不忍說了。
             那作者為何有這樣的“夢游”呢?只因王師還未北定中原,收復故土。這壓著作者的心病,遲遲未能解除。作者深厚的愛國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個字中,給人以非恢復河山不可的激勵,從而過渡到下片。
          下片寫夢醒后的感想。一燈熒熒,斜月在窗,漏聲滴斷,周圍一片死寂。黑夜因作者的心事變得悲涼,而冷落的環境,又反襯出作者報國雄心的火焰卻在熊熊燃燒。自許封侯萬里之外的信念,是何等地執著。
      人老而心不死,自己雖然離開南鄭前線回到后方,可是始終不忘要繼續參加抗金事業。“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即使是死了,也念念不忘收復故土。如此愛國熱情,是多么偉大!“有誰知”三字,表現了作者對朝廷排斥愛國者的行徑的憤怒譴責。夢境和實感,上下片呵成一氣,有機地融為一體,使五十七字中的筆調,具有壯闊的境界和教育人們為國獻身的思想內涵。
    * 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譯文]???少年志大曾默許,日后封侯在萬里。誰料到,兩鬢已花白,壯志依然心不死。?????[出自]????陸游???《夜游宮》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 ......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