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勵志詩句
菊花的勵志詩句
梅花有松樹般的'風格,有著梅花似的品行。古往今來,曾被世人所贊許。它沒有過高的要求,只要扎根于土壤之中,它就能茁壯地成長著。
1、黃花芬芬絕世奇,重陽錯把配萸技。——金·元好問《賦十月菊》
2、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3、家家菊盡黃,梁園獨如霜。——唐劉禹錫《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4、黃花金獸眼,紅葉火龍鱗。
5、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宋·蘇軾《趙昌寒菊》
6、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唐·杜甫《云安九日》
7、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唐·白居易《詠菊》
8、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離騷》
9、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唐·趙嘏《長安晚秋》
10、秋風有意染黃花,下幾點凄涼雨。——宋·呂渭老《一落索》
11、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黃巢《題菊花》
12、世情幾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宋·范成大《重陽后菊花》
13、吾家頗有東籬菊,歸去秋風耐歲寒。——鄭板橋在《畫菊與某官留別》
14、菊花白擇風霜國,不是春光外菊花。——宋·楊萬里《詠菊》
15、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
16、秋滿籬根始見花,卻從冷淡遇繁華。——明·沈周《菊》
17、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味濃。——鄭思肖《寒菊》
18、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菊花》
19、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20、瘦菊依階砌,檐深承露難。——陳佩《瘦菊為小婢作》
21、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墜碧空。——明·唐寅《菊花》
22、淡巷濃街香滿地,案頭九月菊花肥。——王如亭《菊城吟》
23、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
24、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蘅蕪苑夜擬菊花題。——《紅樓夢》
25、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宋·蘇軾《贈劉景文》
26、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晉·陶淵明《飲酒二十首》
27、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鄭思肖《畫菊》
28、澗松寒轉直,山菊秋自香。——唐·王績《贈李征君大壽》
29、靈菊植幽崖,擢穎凌寒飆。——袁崧《菊》
30、羞與春花艷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風。不須牽引淵明此,隨分籬邊要幾叢。——劉克莊《菊》
31、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陶淵明。——《過故人莊》
野菊 (唐)李商隱
苦竹園南椒塢邊,微香冉冉淚涓涓。已悲節物同寒雁,忍委芳心與暮蟬。
細路獨來當此夕,清樽相伴省他年。紫云新苑移花處,不取霜栽近御筵。
菊 (唐)鄭谷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題菊花 (唐)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不第后賦菊 (唐)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戲答王觀復酴糜菊(二首選一)(宋)黃庭堅
誰將陶令黃金菊,幻作酴糜白玉花。小草真成有風味,東園添我老生涯。
黃菊 (宋)蘇軾
輕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兩髻丫。便有佳名配黃菊,應緣霜后苦無花。
晚菊 (宋).陸游
蒲柳如懦夫,望秋已凋黃。菊花如志士,過時有余香。
眷言東籬下,數株弄秋光。粲粲滋夕露,英英傲晨霜。
高人寄幽情,采以泛灑觴。投分真耐久,歲晚歸枕囊。
聲聲慢 (宋)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翠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醉花陰 (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多麗.詠白菊 (宋)李清照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恨蕭蕭、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
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韓今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微風起,清芬醞藉,不減荼縻。
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似愁凝、漢皋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
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
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池上 (宋)趙師秀
朝來行藥到秋池,池上秋深病不知。一樹木犀供夜雨,清香移在菊花枝。
詠翻集句(宋·史鑄)
東籬黃菊為誰香,不學群葩附艷陽。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處作孤芳。
黃花 (宋)朱淑貞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由能愛此工。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菩薩蠻 無名氏
秋風掃盡閑花草,黃花不逐秋光老。試與插釵頭、釵頭占斷秋。
簪花人有意,共祝年年醉。不用泛瑤觴,花先看酒香。
菊 (宋)劉克莊
羞與春花艷冶同,殷勤培溉待秋風。不須牽引淵明比,隨分籬邊要幾叢。
畫菊 (宋)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宋·張孝樣《鷓鴣天》:
一種濃華別樣妝,留連春色到秋光。能將天上千年艷,翻作人間九月黃。
凝薄霧,傲繁霜,東籬恰似武陵鄉。有時醉眼偷相顧,錯認陶潛作阮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