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器造句
“存儲器”的解釋
51、二級高速緩沖存儲器有錯誤。
52、內存儲器是跟小部分的記憶,被用來存儲臨時程序,數據和信息.
53、硬件安全組件:專業的方干擾存儲器安全硬件和密鑰管理。
54、通過把數據從主存儲器復制到另一存儲設備上去以保存數據。
55、程序計數器指示存儲器當中的某些位置,尤其是指示序列中的第一個指令。
56、有兩種存儲器,一種稱為隨機存取存儲器,縮寫為RAM。另一種稱為只讀存儲器,縮寫為ROM。
57、一個增加系統緩存新的概念,它可以讓你用非易失性快閃存儲器像一個USB閃存驅動器或內存卡,提高性能,無需增加額外的存儲。
58、這種繪圖機由微處理器控制,機內帶有CPU、存儲器、總線和接口電路等。
59、電子器件質量評定協調體系。熔接可編程只讀存儲器。空白詳細規范。
60、從主存儲器讀數據需要較多的CPU周期。
61、一種以應用協議數據單元訪問與非門閃存存儲器的方法,涉及涉及智能卡應用技術領域。
62、如果必須用易失性存儲器給門狀態編程,選擇非易失性數字電位器.
63、在動態存儲器的設計當中,增加內聯結構的種類和數量,可以使存取時間加快。
64、提出了一個基于三角條形的簡單方法,以通過平衡使用形體頂點和紋理高速緩沖存儲器而改進真實感圖形繪制性能。
65、例如,如果你的孩子們想要使用光盤只讀存儲器上的那種軟件,你就需要一臺多媒體電腦。
66、他說公司三年內的閃速存儲器會面對競爭對手,這一對手一平方厘米擁有20吉。
67、文中首先通過在分子有限自動機上擴展一個分子下推存儲器從而獲得了一種簡單的分子下推自動機,并基于該下推自動機提出了一類語言的分子自動機解法。
68、針對在使用RAM保存數據由掉電帶來的數據丟失問題,提出了一種利用非易失性存儲器存儲測試儀器參數和重要數據的方法。
69、所述存儲器陣列包括M行和N列存儲器單元以及列虛設單元。
70、光分組交換由于缺乏高速光邏輯器件、光緩沖存儲器等,因此還處于研究階段。
71、PZT薄膜廣泛應用于微電子學、光電子學、微電子機械系統等領域,可作為鐵電存儲器、傳感器、聲表面波器件和各種精密儀器控制部分的理想材料.
72、磁阻元件,磁阻磁頭,磁記錄設備以及磁存儲器。
73、您可以將變量的這些“線程局部”副本看作是與緩存類似,在每次線程需要訪問變量的值時幫助它避免檢查主存儲器。
74、本文介紹了一行緩存幀存儲器的電視組合畫面系統,并討論了在任何一幀存儲屏幕墻系統中出現的幀差現象及其消除方法。
75、采用直接訪問視頻存儲器技術,動畫顯示速度快、無閃爍、效果顯著。
76、在微型計算機中,主存儲器或RAM可以在主板的記憶槽中找到,占八個或九個位置。
77、由于擁有眾多封閉循環選擇,數字計算機控制系統營造商在部分程序存儲器中引入視覺編輯顯示。
78、各種形式的補償和偏置一起使用,可以將CNC偏置想象成電子計算器的存儲器。
79、高介電常數薄膜廣泛應用于動態隨機存儲器中.
80、您也需要理解,即使資源從網站上移除,它也可能在高速緩沖存儲器或者存檔頁中可見,其他用戶也可能已經復制或者保存了您的資源。
81、主存儲器是一個易失性存儲設備。系統失敗時,會丟失其內容。
82、在內存中開辟一個空間作為文件存儲器,在其上實現一個簡單的文件系統。
83、什么是多路徑SAN存儲器?
84、圖書號碼可以通過數字鍵盤加入存儲器內,或者刪掉.
85、斷言方法創建合成評估然后發布到工作存儲器中。
86、您可以互換文件從光盤只讀存儲器的解壓,并檢查該文件夾的內容。
87、檢糾錯技術是解決靜態隨機存儲器抗單粒子翻轉問題的重要方法。
88、未來的微處理器將會在高速緩沖內存儲器上分配更多的資源,以便更好地彌補速度差距.
89、例如,你的工作存儲器記憶著不熟悉的電話號碼直到你拔出這個號碼。
90、一個存儲器地址是由輸出到適宜的總線上的二進制數據所組成。這個總線我們稱為地址總線。
91、設置一個“快進慢出”RAM,先將模數轉換的結果高速寫入這個高速緩存器中,然后再傳送到主存儲器。
92、將數據或信息傳送進內存儲器中去.
93、存儲器裝置包含多個存儲于不同項目地址的服務例程,每個服務例程關聯一個中斷請求。
94、單片機是將運算器、存儲器、定時器、模數轉換器和串行通信接口等集成在一個芯片上的小型計算機系統,它可以被嵌入到各種自動控制器和智能電子產品中。
95、存儲器可想象為擁有許多小鴿柵,每個小鴿柵可存放一條指令或一個數。
96、如果數據或指令沒有出現在高速緩存中,或者如果高速緩存線路無效的時候,CPU通過從主存儲器中讀數據來更新它的高速緩存。
97、Knoppix開始將其主機的海量存儲器作為只讀存儲器。
98、它按主存儲器里固定的步驟選擇和檢索指令,以便在適當的時刻激活系統的其它功能組件來執行相應的操作。
99、這一特性使它比磁存儲器的速度更快,因磁存儲器中的二進制數字比特。
100、外部存儲器,也稱輔存,是內存的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