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造句
“宗室”的解釋
51、龍圖閣是收藏太宗御書、御制文集、各種典籍、圖畫,及宗正寺所進的宗室名冊、普牒等物的地方。
52、惟宗室列侯為王莽所廢,先靈無所依歸,朕甚愍之。
53、楊玉環為隋朝宗室后裔,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有人進言楊氏“姿質天挺,宜充掖廷”,于是公爹唐玄宗將楊氏召入后宮,冊封為貴妃。
54、雖然清政府口頭上說移駐宗室70戶都是安分樸實可以造就之才,實際上是將不安守本分的人攆出京師,減輕京師治安壓力。
55、堅始舉事,靜糾合鄉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為保障,眾咸附焉。
56、據這些宗室遺臣判斷,此具女尸就是嘉慶皇帝的生母孝儀皇后,卒年49歲。
57、溥儀帶頭贈字,宗室王公們也都紛紛給竹本贈字,遺老們中鄭孝胥和羅振玉也給竹本贈字。
58、臣又見詔書,令宗室勛賢作鎮籓部,貽厥子孫,嗣守其政,非有大故,無或黜免。
59、天災人禍、官員貪腐、宗室臃腫、衛所糜爛、文弛武玩、財政枯竭,且看穿越為崇禎的朱友建如何披荊斬棘,一路向前。
60、肅順從調查五宇官號賬目入手,刨根究底,將戶部整個掀了個底兒掉,涉案人員幾百人,抄沒戶部司員、商戶及滿族宗室數十家。
61、婚禮第三天,前來祝賀的宗室親貴、王公大臣、遺老遺少和各國駐京公使團,就來了一千多人。
62、不久,幾乎所有因為儲位斗爭而被摒出宗籍之外的人又恢復了天潢貴胄的身份,那些被圈禁高墻的宗室王公重見了天日。
63、圣旨作為中國封建社會帝王布告臣民、委任官吏、冊封宗室、表彰功德、告諭外邦的一種專用的文書形式,起源于商周,規制于秦漢,發展于唐宋,最后完善于明清。
64、并邀同左將軍劉備,共預密盟,備因誼關宗室,不能不允,但因操勢方強,應從緩圖,不可欲速,一面恐操生疑,就寓宅后園種菜,韜晦待時。
65、再后來,武則天建立告密制度,任用周興、來俊臣等酷吏,掌管制獄,殺戮大量李唐宗室。
66、慈禧大殮的儀式隆重、肅穆,天才蒙蒙亮時,所有的重臣、皇親、宗室就已經到場了。
67、乾隆以後,由於皇族人口的大量繁衍,需指婚的人太多,因而把指婚的范圍縮小到近支宗室,即當朝皇帝之皇祖派衍下的各輩及齡子女。
68、與清亡之后這些宗室遺臣對老慶恨之入骨相比,自然也有些時候有些人對他喜歡的不得了。
69、黃口小兒,只不過因為是宗室,年未弱冠,就被陛下授予代郡太守一職,還讓他領護烏桓校尉,封漢昌亭侯。
70、宗室在朝開國承家者,今猶稱世子,可悉聽襲本爵。
71、當時河東不少北齊將士不甘做北周降將,便密謀叛周,打算迎宗室的任城王高湝領導抗周,后來高湝未能迎到,便將定州刺史范陽王高紹義請云。
72、冊封宗室、諸蕃或告諭外國,充正、副使。
73、今操惡直丑正,實繁有徒,包藏禍心,篡盜已顯;既宗室微弱,帝族無位,斟酌古式,依假權宜:上臣為大司馬、漢中王。
74、他的女兒,芳名明慧,名實相副,以美艷聰慧飲譽于宗室之中。
75、康熙五十二年四月,在命查“撤帶”——革退宗室給帶載入《玉牒》——以免湮滅。
76、誰給他們的膽子敢讓他們如此謗議朝政!謗議宗室!他們有什么資格!一群草包廢物!
77、你可知,武家的黃口小兒武承嗣、武三思之流,在太后跟前常言韓王元嘉、魯王靈夔是皇屬近親,屢勸太后找個由頭誅殺二王、以絕李唐宗室之望。
78、皇太極時,由于有大量的漢人和蒙古人歸順,又被編為“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由宗室擔任旗主,下設各級管理者,下層旗民稱之為“旗奴”。
79、我們再攻一下肯定能殺入城中,到那時子女玉帛還不都是老子的?聽說守城的一個宋軍旅長叫趙良聰,是宋皇宗室,把他抓來我這兒見見他的宗親倒是挺有意思。
80、“鐵帽子王”是清代對世襲罔替王爵的俗稱,共有12位,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享有的特權之一是隔代不降爵。
81、靜鞭響過,音樂聲再起,宗室王公、文武百官紛紛跪下,樂聲止,宣表官到陳設賀表的寶案前“奉表”。
82、遂復遙諷朝廷,占求官爵,侮蔑宗室,詆毀公卿,不義不昵,人道將盡。
83、富辰本為周宗室,因其封地在富,所以人稱富辰,其子孫就以封地為姓,奉富辰為富姓的始祖。
84、又劉表自以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卻,以觀世事,據有當州,孤復定之,遂平天下。
85、附近地區因而哄傳楚宗室“稱兵謀逆”。
86、有宋一朝,宗室作亂,絕無可能,兼且受封以高爵厚祿,身為王爺最是逍遙,因無利益之關,故其間的溫情最濃。
87、凌煙閣耆宿,大半已隨風凋零,李唐宗室名將,旁觀不語保身;數風流人物,還得看一幫子公主沒心沒肺鬧的雞飛狗跳……

關于宗室的詩句
關于宗室的成語
其它詞語造句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