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圇吞棗的意思 囫圇吞棗的讀音和出處
- 囫
- 圇
- 吞
- 棗
- 成語名稱:
- 囫圇吞棗
- 成語拼音:
- [hú lún tūn zǎo]
- 成語解釋:
- 囫圇:整個兒;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棗子整個吞下去。比喻學習時生吞活剝;缺乏思考;籠統地含糊地吸收知識。
- 成語出處:
- 宋 圓悟禪師《碧巖錄》:“若是知有底人,細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圇吞個棗。”
- 成語例句:
- 讀書要善于思考,不能囫圇吞棗,不求甚解。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貶義成語
- 成語詞性:
-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貶義,形容讀書不認真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囫,不能讀作“wù”。
- 繁體字形:
- 囫圇吞棗
- 英文翻譯:
- read hastily and without thinking
- 成語故事:
- 囫圇吞棗的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囫圇吞棗”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小學生成語 含有近義詞的成語 近反義詞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囫圇 整個 完整 棗子 下去 比喻 學習 生吞活剝 缺乏 籠統 含糊 吸收 知識
“囫圇吞棗”的單字解釋
【囫】:〔囫圇〕整個的、完全不缺,如“囫圇吞棗”(喻學習上不加分析,不作消化理解,含糊籠統地接受下來)。
【圇】:見〔囫圇〕
【吞】:1.不嚼或不細嚼而咽入: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氣吞山河。忍氣吞聲。2.兼并,侵占:吞沒(mò)。吞并。吞蝕。吞占。
【棗】:1.棗樹,落葉喬木,幼枝上有成對的刺,葉子卵形或橢圓形,花黃綠色。結核果,暗紅色,卵形、橢圓形或球形,味甜,可以吃,也可入藥。2.(棗兒)這種植物的果實。3.(Zǎo)姓。
“囫圇吞棗”的反義詞
“囫圇吞棗”的近義詞
“囫圇吞棗”的相關成語
“囫圇吞棗”的關聯成語
囫字的成語
圇字的成語
吞字的成語
棗字的成語
囫開頭的成語
圇開頭的成語
吞開頭的成語
棗開頭的成語
hu的成語
lun的成語
tun的成語
zao的成語
hltz的成語
囫圇什么什么的成語
囫什么吞什么的成語
囫什么什么棗的成語
什么圇吞什么的成語
什么圇什么棗的成語
什么什么吞棗的成語
“囫圇吞棗”造句
學習中的大忌是囫圇吞棗;讀書中的小忌是走馬觀花。
讀書就像品茶一樣,囫圇吞棗是喝不到其中的味道,只有細細品味才能享受其中的樂趣。
一次專心學習勝過百次囫圇吞棗;一次深思熟慮勝過百次輕率行動;一次真誠相助勝過百次憐憫同情;一次見義勇為勝過百次豪言壯語!
我們要認真理解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切勿囫圇吞棗。
他只是把這首詩囫圇吞棗地背下來了,至于什么意思一點兒也不清楚。
理解膚淺是因為看書時囫圇吞棗,所以我們要認真讀書,反復思考。
學習上我們決不能囫圇吞棗。
讀書不能囫圇吞棗,而要從中吸取自己需要的東西。
學習中的大忌是囫圇吞棗;讀書中的是走馬觀花。
囫圇吞棗,食而不知其味;一目十行,雖看不知精神。民諺
* 囫圇吞棗的意思 囫圇吞棗的成語解釋 囫圇吞棗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