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文就武的意思 棄文就武的讀音和出處
- 棄
- 文
- 就
- 武
- 成語名稱:
- 棄文就武
- 成語拼音:
- [qì wén jiù wǔ]
- 成語解釋:
- 放棄文業,改從武事。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吾聞詩禮傳家,此子棄文就武,亦各言其志也,曾讀《武經七書》么?”
- 成語例句:
- 小可兀自棄文就武,來此落草,制使又是有罪的人,雖經赦宥,難復前職。 ★明 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二回
- 是否常用:
- 一般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賓語;用于書面語
- 結構類型:
- 聯合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棄文就武
- 英文翻譯:
- abandon the pen for the sword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棄文就武”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聯合式成語 Q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放棄 文業 武事
“棄文就武”的單字解釋
【棄】:1.放棄;扔掉:拋棄。舍棄。遺棄。棄權。棄之可惜。2.姓。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就】:1.湊近;靠近:遷就。避難就易。2.到;開始從事:就位。就業。就寢。就學。就職。3.被;受:就殲。就擒。4.完成;確定:成就。功成名就。生鐵鑄就的,不容易拆掉。5.趁著(當前的便利);借著(有時跟“著”字連用):就便。就近。就手兒。就著燈光看書。6.一邊兒是菜蔬、果品等,一邊兒是主食或酒,兩者搭著吃或喝:花生仁兒就酒。7.表示動作的對象或話題的范圍:他們就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就工作經驗來說,他比別人要豐富些。8.表示在很短的時間以內:我就來。您稍等一會兒,飯就好了。9.表示事情發生得早或結束得早:他十五歲就參加革命了。大風早晨就住了。10.表示前后事情緊接著:想起來就說。卸下了行李,我們就到車間去了。11.表示在某種條件或情況下自然怎么樣(前面常用“只要、要是、既然”等或者含有這類意思):只要用功,就能學好。他要是不來,我就去找他。誰愿意去,誰就去。12.表示對比起來數目大,次數多,能力強等:你們兩個小組一共才十個人,我們一個小組就十個人。他三天才來一次,你一天就來三次。這塊大石頭兩個人抬都沒抬起來,他一個人就把它背走了。13.放在兩個相同的成分之間,表示容忍:大點兒就大點兒吧,買下算了。14.僅僅;只:以前就他一個人知道,現在大家都知道了。15.表示加強肯定:我就知道他會來的,今天他果然來了。我就不信我學不會。那就是他的家。幼兒園就在這個胡同里。16.表示假設的讓步,跟“就是”2相同:你就送來,我也不要。
【武】:1.關于軍事的(跟“文”相對):武器。武裝。武力。2.關于技擊的:武術。武藝。3.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火。4.姓。5.半步,泛指腳步:繼武。踵武。見〖步武〗。
“棄文就武”的反義詞
“棄文就武”的近義詞
“棄文就武”的相關成語
“棄文就武”的關聯成語
棄字的成語
文字的成語
就字的成語
武字的成語
棄開頭的成語
文開頭的成語
就開頭的成語
武開頭的成語
qi的成語
wen的成語
jiu的成語
wu的成語
qwjw的成語
棄文什么什么的成語
棄什么就什么的成語
棄什么什么武的成語
什么文就什么的成語
什么文什么武的成語
什么什么就武的成語
“棄文就武”造句
潭州人,落科舉子,棄文就武,稍通書算,頗有謀略,亦能布陣排兵。
堂堂圣人弟子,豈可棄文就武,與武弁同流?縱然科舉之路暫時阻斷,我輩也應潛心研讀,以求義理!
1876年(光緒二年)和1879年,袁世凱兩次鄉試都未考中,遂決計棄文就武。
于是童子以讀書為至苦,就學校如就囹圄,對師長如對獄吏,恒思半途廢業,棄文就武。
到了書院后辦理退學手續,師長同學都十分驚訝,問起退學的原因,汪克凡也不隱瞞,坦言自己棄文就武,已經加入了恭義營。
* 棄文就武的意思 棄文就武的成語解釋 棄文就武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