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門左道的意思 旁門左道的讀音和出處
- 旁
- 門
- 左
- 道
- 成語名稱:
- 旁門左道
- 成語拼音:
- [páng mén zuǒ dào]
- 成語解釋:
- 左:不正;門:派別;道:路。喻指思想體系。泛指不正派不正經的東西。
- 成語出處: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他罵吾教是左道旁門,不分披毛帶角的人,濕生卵化之輩,皆可同群共處。”
- 成語例句:
- 馬克思主義理論剛傳入中國時,曾被許多頑固分子視作旁門左道、邪魔異教而大加斥責。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貶義成語
- 成語詞性:
- 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 結構類型:
- 聯合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旁門左道
- 英文翻譯:
- heresy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旁門左道”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聯合式成語 P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派別 喻指 思想體系 泛指 正派 正經 東西
“旁門左道”的單字解釋
【旁】:[páng]1.左右兩側:旁邊。旁側。旁門。旁出。旁聽。旁若無人。2.其他,另外:旁人。旁的話。觸類旁通。責無旁貸。旁證。旁白(戲劇角色背著臺上其他劇中人對觀眾說的話)。旁落。3.廣,廣泛:旁征博引。4.邪、偏:旁門左道。5.漢字形體中常常出現的某些組成部分:偏旁。豎心旁兒。[bàng]古同“傍”,靠。
【門】:1.房屋、車船或用圍墻、籬笆圍起來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門。屋門。送貨上門。2.裝置在上述出入口,能開關的障礙物,多用木料或金屬材料做成:鐵門。柵欄門兒。兩扇紅漆大門。3.器物可以開關的部分:柜門兒。爐門兒。4.形狀或作用像門的東西:電門。閘門。球進門了。5.門徑:竅門。打網球我也摸著點門兒了。6.舊時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現在指一般的家庭:張門王氏。長門長子。滿門。雙喜臨門。7.宗教、學術思想上的派別:儒門。佛門。左道旁門。8.傳統指稱跟師傅有關的:拜門。同門。門徒。9.一般事物的分類:分門別類。五花八門。10.姓。
【左】:1.方位詞。面向南時靠東的一邊(跟“右”相對,下2.同):左方。左手。向左轉。3.方位詞。東:山左(太行山以東的地方,過去也專指山東省)。4.偏;邪;不正常:左脾氣。左道旁門。5.錯;不對頭:想左了。說左了。6.相反:意見相左。7.進步的;革命的:左派。左翼作家。8.同“佐”9.姓。
【道】:1.道路:鐵道。大道。人行道。羊腸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徑:河道。下水道。黃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義。5.技藝;技術:醫道。茶道。花道。書道。6.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尊師重道。傳道。衛道士。7.屬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組織:一貫道。9.線條;細長的痕跡:畫了兩條橫道兒,一條斜道兒。10.姓。11.我國歷史上行政區域的名稱。在唐代相當于現在的省,清代和民國初年在省的下面設道。12.某些國家行政區域的名稱。13.說:道白。能說會道。一語道破。14.用語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謝。15.說(跟文言“曰”相當,多見于早期白話)。16.以為;認為: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
“旁門左道”的反義詞
“旁門左道”的近義詞
“旁門左道”的相關成語
“旁門左道”的關聯成語
旁字的成語
門字的成語
左字的成語
道字的成語
旁開頭的成語
門開頭的成語
左開頭的成語
道開頭的成語
pang的成語
men的成語
zuo的成語
dao的成語
pmzd的成語
旁門什么什么的成語
旁什么左什么的成語
旁什么什么道的成語
什么門左什么的成語
什么門什么道的成語
什么什么左道的成語
“旁門左道”造句
請別去學那些旁門左道。
讀書遵依主從次序,方可避免由終南捷徑而墮入旁門左道。
他旁門左道的戰斗風格和機器身體的便利使他在近身格斗中占便宜,而他戰略上的不拘一格和毫無瑕疵的狡詐心理讓他在對抗絕地時幾乎無敵。
你這東西只是旁門左道,沒什么意義。
你既然跟這些旁門左道之人混在一起,自然也是他們的狐群狗黨了。
血祭之法不要說那些名門正派,就是旁門左道的修士也不愿與使用血祭之法的人為伍,究其原因,還是太傷天和,過于違背人倫常理。
他們這些人本就是一些旁門左道的宵小之徒和一些江湖上名望不是太好的幫派聚集起來的,如今在沒有了一個領頭之人更是一盤散沙。
“人生的最大敵人就是自己”。所以,立身命運,惟有自己的超越方為正途,其余當是旁門左道,登不了大雅之堂。
她那為人不正直的丈夫幫她出謀劃策,想出了一些盜竊和敲詐的旁門左道的辦法.
段延慶生平第一恨事,乃是殘廢之后,不得不拋開本門正宗武功,改習旁門左道的邪術,一到全神貫注之時,外魔入侵,竟爾心神蕩漾,難以自制。
* 旁門左道的意思 旁門左道的成語解釋 旁門左道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