狷介之士的意思 狷介之士的讀音和出處
- 狷
- 介
- 之
- 士
- 成語名稱:
- 狷介之士
- 成語拼音:
- [juàn jiě zhī shì]
- 成語解釋:
- 狷介:孤僻高傲,潔身自好。指孤僻高傲,不肯同流合污之人。
- 成語出處:
- 《晉書 向秀傳》:“以為巢許狷介之士,未達堯心,豈足多慕。”
- 成語例句:
- 是否常用: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主語、賓語;指不肯同流合污之人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獧介之士
- 英文翻譯:
- high-minded and unsociable figures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狷介之士”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J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狷介 孤僻 高傲 潔身自好 不肯 同流合污
“狷介之士”的單字解釋
【狷】:1.心胸狹窄,?性情急躁:狷急。2.耿直:狷介。
【介】:1.在兩者當中:介紹。媒介。這座山介于兩縣之間。2.介紹:內容簡介。3.存留;放在(心里):介意。介懷。4.姓。5.鎧甲:介胄。6.甲殼:介蟲。介殼。7.耿直;有骨氣:耿介。8.用于人,相當于“個”(多表示微賤):一介書生。一介武夫。9.古典戲曲劇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動作時的用語,如笑介、飲酒介等。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士】:1.古代指未婚的男子。2.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間的階層。3.士人:士農工商。4.軍人:士兵。士氣。5.某些國家軍人的一級,在尉以下:上士。中士。下士。6.指某些技術人員:醫士。護士。技士。助產士。7.對人的美稱:烈士。勇士。女士。8.姓。
“狷介之士”的反義詞
“狷介之士”的近義詞
“狷介之士”的相關成語
“狷介之士”的關聯成語
狷字的成語
介字的成語
之字的成語
士字的成語
狷開頭的成語
介開頭的成語
之開頭的成語
士開頭的成語
juan的成語
jie的成語
zhi的成語
shi的成語
jjzs的成語
狷介什么什么的成語
狷什么之什么的成語
狷什么什么士的成語
什么介之什么的成語
什么介什么士的成語
什么什么之士的成語
“狷介之士”造句
”狷者,狷介之士也,意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
剛正不阿的狷介之士俯首稱臣。
駱賓王是唐代的著名詩人,亦是著名的狷介之士。
時任廣東省文史館館長胡希明稱父親為“狷介之士”,并非毫無根據。
世之廉者有三:有見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節而不茍取者,有畏法律保祿位而不敢取者。見理明而不妄取,無所為而然,上也;尚名節而不茍取,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祿位而不敢取,則勉強而然,斯又為次也。
* 狷介之士的意思 狷介之士的成語解釋 狷介之士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