縳怎么讀 縳的意思
“縳”字共有2個讀音:
[zhuàn]
[juàn]

漢字 | 縳 |
---|---|
讀音 |
|
注音 | ㄓㄨㄢˋ|ㄐㄩㄢˋ |
部首 | [糹] 絞絲旁 |
筆畫 | 總筆畫:17 部外:11 |
異體字 | ?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簡體字形 | ?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7E33 |
其它編碼 | 五筆:xgjf 倉頡:vfjii 鄭碼:zfds 四角:25943 |
筆順編碼 | 55444412511214124 |
筆順筆畫 | フフ丶丶丶丶一丨フ一一丨一丶一丨丶 |
筆順名稱 | 撇折 撇折 點 點 點 點 橫 豎 橫折 橫 橫 豎 提 點 橫 豎鉤 點 |
縳字的意思
縳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縳
zhuàn ㄓㄨㄢˋ
卷,裹束:“閭丘嬰以帷縳其妻而載之。”成束的鳥羽的計量單位:“十羽謂之縳。”其它字義
● 縳
juàn ㄐㄩㄢˋ
白色細絹。古同“卷”。英語 wrap
法語 attacher,nouer
縳字的詳細解釋
縳字的辭典解釋
?ㄓㄨㄢˋzhuàn名
白色細絹。《說文解字·糸部》:「?,白鮮卮也。」《集韻·去聲·線韻》:「?,雙?,致繒也,紡熟絲為之。」
?ㄔㄨㄢˊchuán動縛、綁。《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閭丘嬰以帷縛其妻而載之,與申鮮虞乘而出。」
康熙字典解釋
縳【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11畫
《廣韻》持兗切《集韻》《韻會》《正韻》柱兗切,??音篆。《說文》白鮮色也。
又《集韻》規掾切,音絹。《儀禮·聘禮註》紡,紡絲爲之,今之縳也。《釋文》縳,聲類以爲今正絹字。
又《廣韻》直戀切《集韻》柱戀切,??音瑑。《博雅》束也。《周禮·地官·羽人》十羽爲審,百羽爲搏,十搏爲縳。《註》縳,羽數束名也。
又《集韻》樞絹切,音釧。雙縳,緻繒也。
又《集韻》重緣切,音椽。卷也。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縳【卷十三】【糸部】
白鮮色也。從糸專聲。持沇切
說文解字注
(縳)白鮮??也。??各本作色。今正。下文云。縞、鮮??也。今本譌鮮色。則此色誤亦同。??與支音同。縞爲鮮支。縳爲鮮支之白者。聘禮束紡注曰。紡、紡絲爲之。今之縳也。周禮素沙注曰。素沙者、今之白縳也。釋文皆引說文居掾反。聲類以爲今正絹字。按據許則縳與絹各物。音近而義殊。二禮之鄭注。自謂縳不謂絹也。縳以其質堅名之。字從專。絹以色如麥?名之。字從?。李登作聲類時巳失其傳矣。若羽人十摶爲縳、左傳縳一如瑱、又皆卷縛之義。非字之本義。從糸。專聲。持沇切。十四部。
縳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縳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