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不問的意思 置之不問的讀音和出處
- 置
- 之
- 不
- 問
- 成語名稱:
- 置之不問
- 成語拼音:
- [zhì zhī bù wèn]
- 成語解釋:
- 置:放著;之:代詞。放在那兒不管
- 成語出處:
-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18回:“圣上置之不問。”
- 成語例句:
- 巴金《秋》:“鄭家至今尚無安葬的意思,大舅也置之不問。”
- 是否常用:
- 一般成語
- 感情褒貶:
- 貶義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不關心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置之不問
- 英文翻譯:
- leave unnoticed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置之不問”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Z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代詞 放在 不管
“置之不問”的單字解釋
【置】:1.擱;放:安置。擱置。漠然置之。置之不理。置諸腦后。2.設立;布置:裝置。設置。3.購置:添置。置一些用具。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問】:1.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或道理請人解答:詢問。問事處。不懂就問。答非所問。2.為表示關切而詢問;慰問:問好。問候。3.審訊;追究:審問。問案。首惡必辦,脅從不問。4.管;干預:過問。不聞不問。5.向(某方面或某人要東西):我問他借兩本書。6.姓。
“置之不問”的近義詞
“置之不問”的相關成語
置之不問
置之不顧
置之不論
置之不理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言之不文,行之不遠
招之不來,麾之不去
不聞不問
不問不聞
不問青紅皂白
不問三七二十一
不問皂白
十死不問
置而不問
淡然置之
漠然置之
一笑置之
置之度外
置之弗論
“置之不問”的關聯成語
置字的成語
之字的成語
不字的成語
問字的成語
置開頭的成語
之開頭的成語
不開頭的成語
問開頭的成語
zhi的成語
zhi的成語
bu的成語
wen的成語
zzbw的成語
置之什么什么的成語
置什么不什么的成語
置什么什么問的成語
什么之不什么的成語
什么之什么問的成語
什么什么不問的成語
“置之不問”造句
忽略有意地忽視或置之不問或不理。
因此你務必說“我決心嘗試”,把“我不能’置之不問。
曹操之前歷任國相皆置之不問。
戎凱心冷哼一聲,對于他的話置之不問,道:我要買這本符書,你開一個價吧。
凡宦官子弟、賓客為官貪殘者,皆置之不問,卻舉奏邊遠小郡為官清正,頗政績者二十六人。
* 置之不問的意思 置之不問的成語解釋 置之不問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