胙肉的讀音 胙肉的意思
胙肉 胙肉,是漢語詞匯,漢語拼音為zuò ròu,指的是祭祀時供神的肉。如:宋 陸游 《入蜀記》卷五:“招頭蓋三老之長,顧直差厚,每祭神,得胙肉倍眾人。”
- 胙
- 肉
“胙肉”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uò ròu]
- 漢字注音:
- ㄗㄨㄛˋ ㄖㄡ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胙肉”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祭祀時供神的肉。 辭典解釋
胙肉 zuò ròu ㄗㄨㄛˋ ㄖㄡˋ 祭拜鬼神用的牲肉。
《金史.卷三一.禮志四》:「司徒又跪以胙肉進,皇帝受以授左右。」
《儒林外史.第三七回》:「遲均、杜儀,引主祭的虞博士,亞獻的莊征君,終獻的馬二先生,都跪在香案前,飲了福酒,受了胙肉。」
網絡解釋
胙肉
胙肉,是漢語詞匯,漢語拼音為zuò ròu,指的是祭祀時供神的肉。如:宋 陸游 《入蜀記》卷五:“招頭蓋三老之長,顧直差厚,每祭神,得胙肉倍眾人。”
“胙肉”的單字解釋
【胙】:古代宗廟祭祀時所用的肉。
【肉】:1.人和動物體內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韌的物質。某些動物的肉可以吃。2.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棗肉。冬瓜肉厚。3.不脆;不酥:肉瓤兒西瓜。4.性子慢,動作遲緩:肉脾氣。那個人太肉,一點兒利索勁兒也沒有。
“胙肉”的相關詞語
* 胙肉的讀音是:zuò ròu,胙肉的意思:胙肉 胙肉,是漢語詞匯,漢語拼音為zuò ròu,指的是祭祀時供神的肉。如:宋 陸游 《入蜀記》卷五:“招頭蓋三老之長,顧直差厚,每祭神,得胙肉倍眾人。”
基本解釋
祭祀時供神的肉。辭典解釋
胙肉 zuò ròu ㄗㄨㄛˋ ㄖㄡˋ祭拜鬼神用的牲肉。
《金史.卷三一.禮志四》:「司徒又跪以胙肉進,皇帝受以授左右。」
《儒林外史.第三七回》:「遲均、杜儀,引主祭的虞博士,亞獻的莊征君,終獻的馬二先生,都跪在香案前,飲了福酒,受了胙肉。」
胙肉
胙肉,是漢語詞匯,漢語拼音為zuò ròu,指的是祭祀時供神的肉。如:宋 陸游 《入蜀記》卷五:“招頭蓋三老之長,顧直差厚,每祭神,得胙肉倍眾人。”【胙】:古代宗廟祭祀時所用的肉。
【肉】:1.人和動物體內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韌的物質。某些動物的肉可以吃。2.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棗肉。冬瓜肉厚。3.不脆;不酥:肉瓤兒西瓜。4.性子慢,動作遲緩:肉脾氣。那個人太肉,一點兒利索勁兒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