鞶鑑的讀音 鞶鑑的意思
鞶鑒 (1).古代用銅鏡作裝飾的革帶。《左傳·莊公二十一年》:“ 鄭伯 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鑒予之。” 杜預 注:“鞶,帶而以鏡為飾也,今西方 羌胡 猶然。古之遺服。” 清 薛福成 《庸庵筆記·幽怪一·漢宮老婢》:“佩以瓊琚,帶以鞶鑒。” (2).引申為明顯。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及 崔 胡 補綴,總稱《百官》,指事配位,鞶鑒可征。” 詹锳 義證:“ 范 注:‘鞶鑒有征,猶言明而有征。’‘鞶帶’,束衣的革帶。《斟詮》:‘古亦書箴詞于其上,以為鑒戒。’”
- 鞶
- 鑑
“鞶鑑”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pán jiàn]
- 漢字注音:
- ㄆㄢˊ ㄐㄧㄢˋ
- 簡繁字形:
- 鞶鑒
- 是否常用:
- 否
“鞶鑑”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古代用銅鏡作裝飾的革帶。 2.引申為明顯。 辭典解釋
鞶鑒 pán jiàn ㄆㄢˊ ㄐㄧㄢˋ 皮帶上裝飾的鏡子。引申為清楚、明顯。《左傳.莊公二十一年》:「鄭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鑒予之。」晉.杜預.注:「后,王后也。鞶帶而以鑒為飾也。」也作「鞶鑒」。
網絡解釋
鞶鑒
(1).古代用銅鏡作裝飾的革帶。《左傳·莊公二十一年》:“ 鄭伯 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鑒予之。” 杜預 注:“鞶,帶而以鏡為飾也,今西方 羌胡 猶然。古之遺服。” 清 薛福成 《庸庵筆記·幽怪一·漢宮老婢》:“佩以瓊琚,帶以鞶鑒。”
(2).引申為明顯。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及 崔 胡 補綴,總稱《百官》,指事配位,鞶鑒可征。” 詹锳 義證:“ 范 注:‘鞶鑒有征,猶言明而有征。’‘鞶帶’,束衣的革帶。《斟詮》:‘古亦書箴詞于其上,以為鑒戒。’”
“鞶鑑”的單字解釋
“鞶鑑”的相關詞語
* 鞶鑑的讀音是:pán jiàn,鞶鑑的意思:鞶鑒 (1).古代用銅鏡作裝飾的革帶。《左傳·莊公二十一年》:“ 鄭伯 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鑒予之。” 杜預 注:“鞶,帶而以鏡為飾也,今西方 羌胡 猶然。古之遺服。” 清 薛福成 《庸庵筆記·幽怪一·漢宮老婢》:“佩以瓊琚,帶以鞶鑒。” (2).引申為明顯。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及 崔 胡 補綴,總稱《百官》,指事配位,鞶鑒可征。” 詹锳 義證:“ 范 注:‘鞶鑒有征,猶言明而有征。’‘鞶帶’,束衣的革帶。《斟詮》:‘古亦書箴詞于其上,以為鑒戒。’”
基本解釋
1.古代用銅鏡作裝飾的革帶。 2.引申為明顯。辭典解釋
鞶鑒 pán jiàn ㄆㄢˊ ㄐㄧㄢˋ皮帶上裝飾的鏡子。引申為清楚、明顯。《左傳.莊公二十一年》:「鄭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鑒予之。」晉.杜預.注:「后,王后也。鞶帶而以鑒為飾也。」也作「鞶鑒」。
鞶鑒
(1).古代用銅鏡作裝飾的革帶。《左傳·莊公二十一年》:“ 鄭伯 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鑒予之。” 杜預 注:“鞶,帶而以鏡為飾也,今西方 羌胡 猶然。古之遺服。” 清 薛福成 《庸庵筆記·幽怪一·漢宮老婢》:“佩以瓊琚,帶以鞶鑒。”(2).引申為明顯。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及 崔 胡 補綴,總稱《百官》,指事配位,鞶鑒可征。” 詹锳 義證:“ 范 注:‘鞶鑒有征,猶言明而有征。’‘鞶帶’,束衣的革帶。《斟詮》:‘古亦書箴詞于其上,以為鑒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