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怎么讀 並的意思

漢字 | 並 |
---|---|
讀音 |
|
注音 | ㄅㄧㄥˋ |
部首 | [一] 一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8 部外:7 |
異體字 | 併 傡 竝 ?? ?? ? |
字形結構 | 上下結構 |
簡體字形 | 并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4E26 |
其它編碼 | 五筆:uogf|uof 倉頡:ttc 鄭碼:uaku 四角:80102 |
筆順編碼 | 43122431 |
筆順筆畫 | 丶ノ一丨丨丶ノ一 |
筆順名稱 | 點 撇 橫 豎 豎 點 撇 橫 |
並字的意思
同“并”。
並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並
bìng ㄅㄧㄥˋ
◎ 同“并”。
英語 equal to; side by side; also, what is more; both
德語 eigentlich (vor Betonung eines negativen Aspekts)?
並字的詳細解釋
並字的辭典解釋
并合。如:「并案處理」。《楚辭·東方朔·七諫》:「冰炭不可以相并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長。」唐·柳宗元〈駮復讎議〉:「旌與誅,莫得而并焉。」
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并排著。《莊子·馬蹄》:「夫至德之世,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并,惡乎知君子小人哉!」
副一起、同時。如:「相提并論」、「異說并起」。《禮記·中庸》:「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孟子·滕文公上》:「賢者與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用于否定詞前,以加強否定語氣。相當于「絕」、「決」。如:「事情并非如此。」、「你別誤會,我并無惡意。」元·秦??夫《剪發待賓·第一折》:「母親嚴教,并不敢吃酒。」皆、俱。《戰國策·秦策一》:「文士并飭,諸侯亂惑。」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
連且、而且。如:「這個案子,保證能完成,并能做得盡善盡美。」
介相當于「連」、「同」。如:「并此淺近的原理亦不能明。」《漢書·卷四七·代孝王劉參傳》:「徙代王于清河,是為剛王。并前在代凡立四十年薨。」
并ㄅㄤˋbàng動依傍。《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北據河為塞,并陰山至遼東。」唐·張守節·正義:「從河傍陰山,東至遼東。」明·歸有光〈先妣事略〉:「由千墩浦而南,直橋并小港以東,居人環聚,盡周氏也。」通「傍」。
康熙字典解釋
並【子集上】【一部】 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7畫
《集韻》竝,隷作並。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竝【卷十】【竝部】
併也。從二立。凡竝之屬皆從竝。蒲迥切
說文解字注
(竝)併也。人部併下曰。竝也。二篆爲轉注。鄭注禮經古文竝今文多作併。是二字音義皆同之故也。古書亦多用爲傍字者。傍、附也。從二立。蒲迥切。十一部。凡竝之屬皆從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