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怎么讀 勾的意思

漢字 | 勾 |
---|---|
讀音 |
|
注音 | ㄍㄡ|ㄍㄡˋ |
部首 | [勹] 包字頭 |
筆畫 | 總筆畫:4 部外:2 |
異體字 | 句 夠 ?? |
字形結構 | 半包圍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2FE |
其它編碼 | 五筆:qci 倉頡:pi 鄭碼:ryzs 四角:27720 |
筆順編碼 | 3554 |
筆順筆畫 | ノフフ丶 |
筆順名稱 | 撇 橫折鉤 撇折 點 |
勾字的意思
1.用筆畫出鉤形符號,表示刪除或截取:勾銷。把這篇文章里最精彩的對話勾出來。
2.畫出形象的邊緣;描畫:用鉛筆勾一個輪廓。
3.用灰、水泥等涂抹磚石建筑物的縫:勾墻縫。
4.調和使黏:勾芡。
5.招引;引:勾引。勾魂。這件事勾起了我的回憶。
6.結合:勾結。勾通。
7.姓。
8.我國古代稱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較短的直角邊。
[gòu]1.同“夠”(多見于早期白話)。
2.姓。
勾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勾
gōu ㄍㄡˉ
用筆畫出符號,表示刪除或截取:勾銷。勾乙(在報刊書籍的某些詞句兩端畫上像“乙”的記號,表示作為資料)。 畫出形象的輪廓,描畫:勾畫。勾勒。 用灰、水泥等涂抹建筑物的縫(fèng ):勾縫。 調和使黏,調味:勾芡。 牽引,招引:勾引。勾通。 停留,逗留:勾留。 攝取:勾魂攝魄(形容使人心神搖蕩,控制不住)。 中國古代數學著作中稱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較短的直角邊:勾股定理。其它字義
● 勾
gòu ㄍㄡˋ
事情,多指壞事:勾當。 古同“夠”,達到,探取。 姓。英語 hook, join, connect; entice
德語 anhaken, haken ,aufheben, annullieren ,entwerfen, schildern ,Aufh?nger (S)?,Gou (Eig, Fam)?,Liebschaft, Aff?re (S)
法語 rayer,barrer,esquisser,tracer,évoquer,rappeler,activité (sens péjoratif)?
勾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勾 gōu
〈動〉
(1) 本作“句”。彎曲 [bend]。如:勾垂(彎曲低垂);勾著背;勾曲
(2) 刪除或截取 [cancel]
謝安已令吏部郎 袁彥伯撰策文,文成, 安輒勾點,令更治改。——《魏書·司馬叡傳》
把報上的新詞勾出來
(3) 又如:勾除(勾銷,除掉);勾抹(勾除;抹掉);勾卻(勾銷,取消)
(4) 勾勒(用筆先勾一個輪廓) [delineate]。如:勾染(勾勒渲染);勾填(勾勒填描)
(5) 勾結 [collude with]
都是這些和尚勾合光棍,在外詐作客商模樣。——清· 艾衲居《豆棚閑話》
(6) 又如:勾哄(勾結哄騙);勾合(勾結;串通,結合)
(7) 勾引,引誘 [seduce]
他在王婆茶房里,和 武大娘子勾搭上了。——《水滸傳》
(8) 又如:勾將(引殺;糾集);勾惹(引逗,挑逗);勾挑(勾引挑逗);勾戲(勾引調戲);勾肆(勾攔瓦肆的簡稱。宋元時說書演戲的場所,后來也指妓院);勾拽(勾引)
(9) 捉拿,逮捕 [catch]
其實犯死罪免死充軍者,以著伍后所生子孫替役,不許勾原籍子孫。——《明史·刑法志》
(10) 又如:勾提(捉拿,拘捕);勾攝公事(拘捕罪犯);勾追(追捕,捉拿);勾取(捉拿);勾致(拘捕)
(11) 調和使粘 [thicken]。如:勾點雜合面;勾一鍋粥給大家吃
(12) 得到 [get]。如:勾喚(傳喚);勾擾(傳喚干擾);勾集(召集);勾軍(征兵);勾遷(征調,調遣)
詞性變化
◎ 勾 gōu
〈名〉
(1) 古代指不等腰三角形中較短的直角邊 [the shorter leg of a right triangle]。如:勾股弦定理
(2) 另見 gòu
基本詞義
◎ 勾 gòu
〈名〉
圈套 [trap]。如:勾中(圈套)
詞性變化
◎ 勾 gòu
〈形〉
(1) 用同“夠”。足夠;能夠 [enough;sufficient;can]
這米則有一石六斗,內中又有泥土糠皮,舂將來則勾一石多米。——《陳州糶米》
(2) 又如:你勾得著那么高嗎?
(3) 另見 gōu
勾字的辭典解釋
彎曲的物體。如:「衣勾」、「魚勾」。同「鉤 」。
一種書寫符號,表示刪除、截取或答案正確。如:「書寫正確的請打勾。」
姓。如宋代有勾濤。
動挑動、引起。元·張可久〈醉太平·金華洞冷〉曲:「數枝黃菊勾詩興,一川紅葉迷仙徑。」《紅樓夢·第九五回》:「偶沾寒氣,勾起舊病。」
選取、徵調。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一折》:「今奉上司差遣,著我勾秋胡當軍,走一遭去。」
刪掉、取消。如:「新愁舊恨,一筆勾銷。」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舊恩愛一筆勾,新夫妻兩意投,枉教人笑破口。」
暗地相通。如:「勾結」。《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沈煉因失職 怨望,教浩等煽妖作幻,勾虜謀逆。」
描繪。如:「勾勒」、「勾出輪廓來。」
一種烹飪方法。用芡粉或面粉使菜肴、湯汁濃稠。如:「勾鹵」、「勾芡」。
勾ㄍㄡˋgòu 動探取。如:「他伸長了手去勾架上的書。」
副足夠。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一折》:「刷選室女,已選勾九十九名。」同「夠 」。
康熙字典解釋
勾【子集下】【勹部】 康熙筆畫:4畫,部外筆畫:2畫
《篇海》古侯切,音溝。
又古??切,音遘。勾本作句。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句【卷三】【句部】
曲也。從口丩聲。凡句之屬皆從句。古矦切。又,九遇切
說文解字注
(句)曲也。凡曲折之物。侈爲倨、斂爲句。考工記多言倨句。樂記言倨中矩、句中鉤。淮南子說獸言句爪倨身。凡地名有句字者皆謂山川紆曲。如句容、句章、句餘、高句驪皆是也。凡章句之句亦取稽畱可鉤乙之意。古音總如鉤。後人句曲音鉤。章句音屨。又改句曲字爲勾。此淺俗分別。不可與道古也。從口。丩聲。古矦切。古音也。四部。又九遇切。今音也。凡句之屬皆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