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怎么讀 叩的意思

漢字 | 叩 |
---|---|
讀音 |
|
注音 | ㄎㄡˋ |
部首 | [口] 口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5 部外:2 |
異體字 | 口 ?? ?? 扣 敂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3E9 |
其它編碼 | 五筆:kbh 倉頡:rsl 鄭碼:jyvv 四角:67020 |
筆順編碼 | 25152 |
筆順筆畫 | 丨フ一フ丨 |
筆順名稱 | 豎 橫折 橫 橫折鉤 豎 |
叩字的意思
1.敲;打:叩門。
2.磕頭:叩首。叩頭。叩謝。
3.詢問;打聽:略叩生平。叩以文義。
4.姓。
叩字的基本解釋
● 叩
kòu ㄎㄡˋ
敲打:叩擊。叩門。叩關(?入國求見;?攻打關門;?指足球、冰球等運動中攻打球門)。叩診。 舊時一種禮節:叩拜。叩見。叩謁。叩首。叩頭。
英語 knock, ask; kowtow, bow
德語 klopfen (V)?,schlagen, sto?en (V)
法語 frapper
叩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叩
敂 kòu
〈動〉
(1) (《說文》無“叩”字,只有“敂”字。《說文》:“敂,擊也。從攴,句聲。讀若扣。”從“攴”( pū),表示與擊打有關。本義:擊,敲打)
(2) 同本義 [knock]
叩石墾壤。——《列子·湯問》
凡四方之賓客,敂關則為之告。——《周禮·地官·司關》
扣之,其聲清揚而遠聞。——《荀子·法行》
以杖叩其脛。——《論語·憲問》
眾者叩舟。——《淮南子·說林》
以杖叩狼。——馬中錫《中山狼傳》
娘以指叩門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又如:叩脛(以杖棍擊脛骨。是懲罰的一種方式);叩門扉(敲打門扉);叩心(捶胸。表示悔恨交加的樣子);叩門(敲門)
(3) 叩頭、拜 [kowtow]
皆叩頭,叩頭且破,額血流地,色如死灰。——《史記·滑稽列傳》
又如:叩懇(叩頭請求);叩奠(叩拜祭奠);叩賞(磕頭謝賞);叩請(恭敬而誠懇地請求)
(4) 舉發;詢問 [expose;inquire]
扣其鄉及姓字,皆不答。——明· 魏禧《大鐵椎傳》
余叩所以。——方苞《獄中雜記》
又如:叩咨;叩問;叩詢
(5) 攻打 [attack]
引兵叩城。——唐· 韓愈《劉公墓志銘》
(6) 通“扣”。拉住 [hold]
伯夷叔齊叩馬而諫。——《史記·伯夷列傳》
又如:叩馬(拉住馬韁繩,不使前進)
詞性變化
◎ 叩 kòu
〈形〉
誠懇 [sincere]。
如:叩誠(誠懇);叩請(誠懇地請求);叩叩(誠懇)
叩字的辭典解釋
敲、擊。如:「叩門」、「叩關」。《論語·憲問》:「以杖叩其脛。」唐·白居易〈長恨歌〉:「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磕、觸。如:「叩頭」、「叩首」。《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安老爺聽得這個,說了句豈敢,連忙趕過去,合他膀子靠膀子的,也那麼鬧了一陣,口裡卻說的是:『還叩,還叩,還叩。』」
詢問、請問。如:「叩安」、「執經叩問」。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
叩頭、叩首的簡稱。如:「三跪九叩」。
牽、拉住。《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伯夷、叔齊叩馬而諫。」同「扣 」。
康熙字典解釋
叩【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5畫,部外筆畫:2畫
《集韻》《韻會》《正韻》??丘??切,音??。《玉篇》叩,擊也。《禮·學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論語》以杖叩其脛。《公羊傳·僖十九年》其用之社奈何,蓋叩其鼻以血社也。《史記·秦始皇紀》叩關而攻秦。
又《集韻》以手至首也。《正字通》稽顙曰叩首。《前漢·李陵傳》叩頭自請。
又《韻會》問也,發也。《論語》我叩其兩端而竭焉。《疏》叩,發動也。
又《廣韻》《正韻》苦后切《集韻》《韻會》去厚切,??音口。《廣韻》叩頭。
又《正韻》問也。本作??。
又《廣韻》與扣同。亦擊也。
又葉孔五切,音苦。《韓愈·元和聖德詩》取之江中,枷脰械手。婦女纍纍,啼哭拜叩。手音暑。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口【卷二】【口部】
人所以言食也。象形。凡口之屬皆從口。苦后切
說文解字注
(口)人所?言食也。言語、飮食者口之?大耑。舌下亦曰。口所以言別味也。頤象傳曰。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象形。苦厚切。四部。凡口之屬皆從口。